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外关于交际策略的研究起步较早,也较为成熟,近年来,国内也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这一领域的研究。本文作者以中国的二语习得者为研究对象,对其在口语任务中使用交际策略的情况进行了一项探索性研究。本文旨在探讨中国的二语习得者在口语中如何运用交际策略解决词汇表达困难,二语水平及交际对象的不同是否会影响其交际策略的使用,以及二语习得者与英语本族语者在交际策略的使用上是否存在差异。
本项实验选取了十八名受试人,包括六名南京大学英语系的研究生、六名南京大学大外部国际教育中心预科班的大一学生和六名美国留学生。实验要求受试人完成一项猜词任务。研究者事先准备好一些卡片,每张卡片写有20个英文单词。研究者对受试人进行分组,两人一组,一人负责解释卡片上的单词,一人负责猜词。受试人在解释目标词的时候,可以采取各种方式,但是不可直接提到目标词。当受试人猜词的时候,研究者在一旁观察并做记录。猜词任务结束之后,研究者对受试人逐一进行采访。整个实验过程被全程录音。之后,研究者对录音材料进行转录。根据录音材料的转录内容和研究者的现场观察笔记,统计出受试人使用的交际策略的数量和种类以及每个人完成口语任务所用时间和成功猜出来的目标词数量。在数据分析的过程中也使用了SPSS软件。本项研究发现了如下几项结果:
(1)中国的二语习得者在口语任务中使用的交际策略可以归纳为六大类:语言策略、概念策略、语境策略、肢体语言策略、求助策略和回避策略。最经常使用的策略是概念策略,使用次数最少的是求助策略。二语习得者在解释抽象名词时使用的交际策略也不同于其在解释具体名词时使用的交际策略。
(2)二语水平对习得者使用的交际策略的数量和种类都有影响。整体上讲,低水平习得者使用的交际策略远远多于高水平习得者。不过高水平习得者比低水平习得者明显使用了较多的语言策略。在遇到词汇问题时,低水平习得者更倾向于采用回避策略。低水平习得者完成这项口语任务所花的平均时间比高水平习得者多,而成功解释的目标词的平均数量却比高水平习得者少。
(3)从交际策略使用的数量和种类上看,中国二语习得者与英语本族语者相比存在较大差异。二语习得者使用的交际策略数量多于本族语者,尤其是低水平习得者与本族语者在使用的交际策略数量上存在明显差异。但是,高水平习得者与本族语者在使用的策略数量上差异并不显著。从使用的策略种类上看,跟本族语者相比,二语习得者更为依赖肢体语言策略和回避策略。英语本族语者在解释目标词的时候花费的平均时间最少,却成功解释了所有的目标词;低水平二语习得者所花的平均时间最长,成功解释的目标词的平均数量却最少;高水平二语习得者介于二者之间。
(4)二语习得者使用的交际策略数量因交际对象的不同而产生变化。而且,交际对象不同对习得者使用的策略数量的影响显著与否还取决于习得者的二语水平,即与不同的对象进行交际,低水平习得者使用的策略数量变化显著,而高水平习得者使用的策略数量变化不显著。不过交际对象的不同对使用的交际策略的种类并无显著影响。当交际对象为英语本族语者时,二语习得者完成这项口语任务所花的平均时间比其与二语习得者交际时所花的平均时间少,不过成功解释的目标词的平均数量也相对较少。大部分中国二语习得者认为交际对象对他们使用交际策略时的心态、策略种类的选择和英语水平的提高都有很大的影响。他们觉得跟英语本族语者练习使用交际策略更有利于其提高英语水平。
本项研究不仅验证了前人提出的观点,即二语水平的差异可能导致习得者交际策略使用上的差异以及二语习得者与本族语者在交际策略的使用上存在差异,而且还提出了一个新的观点,即交际对象的不同也会影响习得者交际策略的使用情况。本项研究采用了回顾性访谈的方法,这一方法跟大多数前人所采取的方法相比,可以更准确的辨别受试人所使用的交际策略种类,此外,研究者还结合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种方法,获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本项研究还为中国的英语教师提供了一些教学上的建议,尤其是关于课堂活动设计和交际策略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