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粕中异黄酮的微生物降解及降解产物提取的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豆异黄酮是大豆生长过程中形成的一类次生代谢产物,结构与雌激素相似,可与雌激素受体特异性结合,故又被称为“植物雌激素”,其中大豆苷是大豆中含量较高的大豆异黄酮。临床研究表明,异黄酮在预防乳腺癌、前列腺癌、心血管疾病和缓解更年期综合症等方面具有显著功效。代谢动力学研究显示大豆苷元、雌马酚相较于大豆苷具有更高的生物活性,大豆苷在消化道内酶解为大豆苷元,雌马酚是大豆苷元在特定肠道微生物菌群作用下的终产物之一。在大豆去油过程中,大豆异黄酮总量并无损失,故作为豆油加工副产品的豆粕中保留有丰富的大豆异黄酮,含量达到212.19mg/100g。本研究以一株有效利用大豆苷元高产雌马酚菌株ZX-7对豆粕进行发酵处理,通过该菌株转化大豆苷元的特性,改变豆粕中异黄酮组成提高大豆苷元含量。发酵体系中,ZX-7分泌β-葡萄糖苷酶水解豆粕中的大豆苷生成更具生物活性的大豆苷元,进一步降解后获得终产物雌马酚。设计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豆粕中大豆苷元和雌马酚的最佳提取条件,从发酵豆粕中提取大豆苷元和雌马酚。全文分三部分:1高产雌马酚菌株ZX-7降解大豆苷元产雌马酚动态学研究本试验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高产雌马酚菌株ZX-7对大豆苷元的生物转化能力。通过向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的大豆苷元来确定ZX-7产雌马酚能力的动态学变化,分析大豆苷元对ZX-7生长和产雌马酚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ZX-7快速生长时培养基中大豆苷元浓度显著下降,ZX-7利用大豆苷元;雌马酚浓度在ZX-7生长12h后显著增加;大豆苷元添加量达到800μmol/L后大豆苷元转化率降低,雌马酚浓度维持不变。2高产雌马酚菌株ZX-7发酵豆粕降解大豆异黄酮的研究本试验利用高产雌马酚菌株ZX-7发酵脱脂豆粕,于不同时间点测定发酵体系中β-葡萄糖苷酶活性、大豆苷元浓度和雌马酚浓度。结果表明,菌株ZX-7分泌β-葡萄糖苷酶,通过β-葡萄糖苷酶的水解作用将大豆苷转化为大豆苷元,改变豆粕中异黄酮的组成。发酵6h后,β-葡萄糖苷酶活性和大豆苷元浓度均显著提高。在发酵豆粕中检测到雌马酚,且雌马酚浓度持续上升,和发酵前12h相比,12~24h雌马酚浓度差异显著,为雌马酚高产期,发酵后72h的最终浓度为3.39mg/10g。经ZX-7发酵处理的豆粕中粗蛋白含量较未发酵豆粕中含量提高7.93%,磷含量提高30.99%,各项营养指标均不低于同等条件下乳酸杆菌发酵豆粕的营养指标。3发酵豆粕中异黄酮降解产物的提取以试验二中处理得到的发酵豆粕为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考察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料液比和乙醇浓度对发酵豆粕中大豆苷元和雌马酚的提取效果的影响,最终确定最佳提取工艺条件。发酵豆粕中提取大豆苷元最佳工艺参数为:乙醇浓度700%料液比1:10,提取温度80℃,提取时间6h。提取雌马酚的最佳工艺参数为:乙醇浓度800%,料液比1:12,提取温度60℃,提取时间6h。
其他文献
目的仿生合成一种新型的抗菌纳米复合骨修复材料,并评价其细胞相容性,建立人体硬组织替代材料仿生设计的新的研究平台。开发新一代生物功能性材料,进一步应用于骨缺损的修复
液压传动由于其本身所具有的优点,已在棕刚玉倾倒炉中得到广泛的使用。本文主要介绍了液压倾倒系统的原理、组成及优缺点,并介绍了其在棕刚玉冶炼领域的发展。
在我国农村,农户贷款难问题长期以来并未得到根本解决。由于农业生产通常规模小、经营分散,农业产值相对不高且受到自然因素的影响较大,这使得单个农户的经济实力较小,日常资
伴随着山寨手机,山寨电脑的兴起,山寨周杰伦、山寨百家讲坛,山寨春晚的一步步推动,在当今中国,山寨现象俨然成为了一种流行文化——“山寨文化”。而关于“山寨文化”,各方则
<正>随访是临床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出院病人或患慢性疾病的病人进行医疗追踪服务,医生可及时了解病人的病情变化并给予治疗建议,对病情复发和恶化的病人可安排重新住
目的:探讨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乳房缺损的修复方法。方法:对28例早期乳腺癌保乳术患者应用带蒂背阔肌瓣一期修复乳腺缺损,术后给予辅助放化疗等综合治疗,评价其乳房外形及触感
本研究通过对从肉灵芝上分离、纯化的产多糖菌种进行了耐硒驯化,得到了产多糖耐硒菌种Z0206,并对其进行了鉴定;通过深层富硒发酵制备了富硒蛋白多糖;进一步利用现代分离纯化技
<正>癫痫大发作是常见的神经外科急症之一,起病突然,经常造成意外伤害,甚至威胁患者生命,因此需要进行迅速、准确、有效的急救处理。我们通过对癫痫大发作时各种因素的分析,
<正>肺脓肿是指各种微生物感染引起肺组织坏死性病变,形成脓腔。病原体包括化脓性细菌、分枝杆菌、真菌或寄生虫。常为混合感染,厌氧性细菌占重要地位。按发病时间分急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