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泡期长效长方案与拮抗剂方案在正常反应人群中临床效果比较

来源 :湖北医药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ture_sh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不孕症是指有正常性生活的夫妇,未采取避孕措施同居1年以上不能使女方妊娠者[1]。它严重影响到育龄期夫妇的家庭幸福、生活质量。据20世纪80年代多国家、多中心(涉及25个国家的33个中心,其中发达国家10个,发展中国家15个)的临床统计,全球至少有8000万不孕夫妇。正常人群中的患病率为9%-18%;我国的患病率大约在5%。1978年第1例试管婴儿的出生引领了辅助生殖技术的飞速发展,为不孕症患者带来了获得自己宝宝的曙光。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onadotrophin Re leasing Hormone Agonist,GnRH-A)与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拮抗剂(Gonadotro phin Releasing Hormone antagonist,GnRH-ant)是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 ro Fertilization Fresh Embryo Transfer,IVF-ET)的控制性超促排(Contro lled Ovarian Hyperstimulation,COH)中用于控制内源性的促黄体生成素(Lu teinizing Hormone,LH)峰的有效方式,并由此延伸出GnRH-A方案与GnRH-ant方案用于COH。而目前作为GnRH-a方案主流的GnRH-a长方案与GnRH-ant方案,在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ian Syndrome,PCOS)、高龄、卵巢低反应(Poor Ovarian Response,POR)人群中的临床效果比较较多[1-3]。近年来由于卵泡期长效GnRH-a案其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改善盆腔微环境,能够提高胚胎种植率及临床妊娠率,降低流产率等优点,逐渐被部分生殖中心选择作为其主流方案。而GnRH-ant也有其能有效减少OHSS发生、促排周期短、Gn用量低、无“flare-up”效应、不会产生囊肿、保留垂体反应性等优点是很多生殖中心的优选方案。而正常反应人群中卵泡期长效长方案相关数据较少且存在争议,为了能让患者更好获益,本文将对本生殖中心两种方案在正常人群中的应用进行分析。目的:比较卵泡期长效长方案与拮抗剂方案在卵巢正常反应人群中促排卵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十堰市太和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行IVF/ICSI的卵巢正常反应患者的病例资料。按促排卵方案分为卵泡期长效长方案组(A组)与拮抗剂组(B组),对患者的一般情况、COH临床及实验室指标、体外受精胚胎发育情况及妊娠结局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A组的Gn使用剂量[(2494.43±618.08)IU/L]、Gn天数[(11.97±1.85)天]、HCG日子宫内膜厚度[(11.13±2.65)mm]、HCG日A型子宫内膜占比(85.59%)大于B组[(2274.14±581.12)IU/L]、(10.16±1.59)天、(10.77±2.32)mm、(80.2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A组HCG日血LH水平低于B组[(0.94±0.82 VS 2.00±1.41)IU/L,P<0.05]。A组HCG日大于14mm l卵泡数[(12.79±5.81)个]、获卵数[(16.19±7.99)个]、成熟卵数[(14.18±7.43)个]、囊胚形成率(47.04%)、优质囊胚形成率(92.69%)大于B组[(12.79±5.81)个、(14.32±6.84)个、(12.12±56.65)个、(26.51%)、(85.0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D3可利用胚胎数[(7.21±4.53)VS(6.78±4.43)、P>0.05]、优质卵裂期胚胎数[(4.93±3.53)VS(4.64±3.57),P>0.05]、D3优胚率[(57.39%VS57.29%),P>0.05]无差异。(3)A组的新鲜周期取消移植率低于B组(31.36%VS 58.19%,P<0.05)。其中A组取消新鲜周期胚胎移植原因中因P过高(15.25%VS 58.19%,P<0.05)、预防OHSS发生(2.08%VS 10.73%,P<0.05)占比低于B组。A组胚胎种植率(43.62%VS 27.66%V,P<0.05)、临床妊娠率(60.49%VS 42.67%,P<0.05)均高于B组。两组的妊娠率、生化妊娠率、流产率、早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正常反应人群患者而言,从取消新鲜胚胎移植周期率、新鲜胚胎移植周期妊娠率、新鲜胚胎植入率与优质囊胚形成率方面考虑,选择卵泡期长效长方案获益更高。
其他文献
背景:2018年《CA: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杂志报道的全球最新癌症数据显示:恶性肿瘤中,胃癌发生率列第5位,病死率列第3位。胃癌易发生远端转移。因此,寻求新的胃癌生物标志物,探究其潜在分子机制,对早期胃癌诊断、改善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失巢凋亡效应分子Bit1在多种肿瘤中表达异常,可发挥抑癌或促癌两种相反的作用。已有研究通过免疫组化法初步显示:Bit1在正
背景: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可影响肥胖相关的代谢综合征,表现为肝脂肪变性、胰岛素不敏感和葡萄糖耐受不良。高脂饮食(high-fat diet,HFD)促进NAFLD的发生发展,刺激肝脏中甘油三酯的过度积累和胰岛素抵抗。NAFLD已成为继病毒性肝炎后另一大导致终末期肝病的疾病,其发病率逐年提高,目前没有令人满意的治疗方法。微小
背景:结肠癌是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位居第三位,近年来备受大家的关注。结肠癌发病隐匿,大多数结肠癌患者在初诊时已经伴随有不同程度的肿瘤转移。尽管早期手术和放化疗能在一定程度治疗和缓解结肠癌,但是对于已经伴有转移或者再复发的患者而言,治疗效果并不理想。结肠癌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导致结肠癌转移的机制更为复杂,对于结肠癌的转移机制研究将为我们靶向治疗结肠癌带来机遇。目的:本课题旨在研究YAP
背景:SLC5A8基因甲基化的研究大部分集中在消化系统疾病,包括肝癌、结肠癌、胃癌、肠道炎症等,相关研究已深入到甲基化抑制剂药物的治疗等方面。作为抑癌基因,SLC5A8基因甲基化在宫颈癌中作用的相关报道还比较少见,已有报道证实在宫颈癌细胞系中,SLC5A8基因的表达下降。截至当前尚未有关于该基因在宫颈鳞癌病理蜡块中表达的研究报道。目的:研究SLC5A8基因甲基化及与高危型HPV的相关性在宫颈病变中
研究背景与目的:食管癌是全世界最致命的恶性肿瘤之一,早期症状隐匿,晚期诊断率高,缺乏有效的治疗,存活率低,传统的手术治疗通常在晚期食管癌中不会产生理想的效果。因此探究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及生存率意义重大。本研究的目的是:比较晚期食管癌患者行单纯食管支架置入(B racket placement,BP)、支架置入联合内镜下射频消融(Endobiliary radiofre quen
目的:疼痛是机体组织损伤性刺激产生的一种不愉快主观感觉。阐明慢性疼痛的发生发展机制、寻找有效的治疗靶点是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Ca MKIIα的局部表达调控是决定兴奋性突触传递效能的关键因素,其在伤害性信息传递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突触部位Ca MKIIα的表达上调促进痛觉敏化的形成。Caprin-1是神经元细胞RNA颗粒(RNA granules)中主要的RNA结合蛋白,在介导神经元树突状Ca MK
背景:缺血性肠病是肠壁局部缺血和缺氧性损伤的疾病,可由各种引起肠道血液供应不足或血管本身病变的原因引发。由于急剧加重的消化道症状与轻微的腹部体征不相符,且常规实验室检查对其诊断价值有限,故缺血性肠病的早期识别和诊治仍是临床医师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目的:总结缺血性肠病的临床特征,明确其发病危险因素,建立早期预测缺血性肠病的评分系统。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2020年10月期间在十堰市人民医
背景:自19世纪以来,手足的畸形被认为是帕金森病患者常见的一种表现,然而,其具体的病因及临床关联性未知。近年来国内外对纹状体畸形的研究报道较少,有报道帕金森病手畸形多见于掌指关节弯曲,与强直、运动迟缓、发病年龄较小有关,但尚未得到证实。有关纹状体畸形的程度评估目前尚无定量标准。目前最新帕金森病诊断指南中,对纹状体畸形也尚未提及。因此本研究主要着眼于纹状体畸形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因素进行评估,并对帕金森
背景: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PLC)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目前在世界恶性肿瘤中排名第7位,在我国恶性肿瘤中排名第4位,在肿瘤致死性病因中排名第2位[1]。其严重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健康,其主要发病原因在我国仍然为乙型病毒性肝炎[1]。虽然随着肝炎疫苗的规范应用和人们对疾病认知的提升,我国PLC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下降趋势,但由于我国广袤的人口基数和人民愿意主
背景: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MR)是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的一项重要检查,但在早期阶段常规MR平扫往往表现正常,如果延误了诊断可能会导致不良的后果,然而,即使经过积极治疗,仍有一部分患儿后期会出现运动障碍和神经功能异常。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的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