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关系目的:研究颈动脉内膜厚度、斑块性质和数目以及颈动脉狭窄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以2014年11月-2015年1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住院的135例脑梗死(CI)患者为病例组、61例非脑血管病患者为对照组,通过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明确两组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斑块的性质、数目、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CA-IMT)及颈动脉狭窄的差别。CCA-IMT厚度:IMT<1.0mm为正常,IMT≥1.0mm界定为增厚。斑块的性质界定为:(1)不稳定斑块:包括低回声斑块和回声不均匀、回声混杂的混合型斑块。(2)稳定性斑块:包括中等强度均质型回声和回声增强的钙化斑块。斑块数目:单侧检出1处以上斑块者定为多发;一处为单发。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1)CCA-IMT厚度:CI组CCA-IMT正常76人(56.3%),增厚者59人(43.7%);对照组CCA-IMT正常46人(75.4%),增厚者15人(2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提示CCA-IMT增厚在CI患者中更常见;(2)斑块稳定性:CI组检出颈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者92人,发生率68.1%,对照组中22人,发生率3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提示不稳定性斑块在CI患者中更常见;(3)斑块数目:CI组单发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者50人,多发者44人,合计96人,对照组单发者16人,多发者10人,合计26人,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值=0.449),提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数目与脑梗死无直接相关。(4)CI组颈动脉狭窄者12人,其中轻度狭窄者5人,中度4人,重度3人;对照组未发现颈动脉狭窄患者。结论:不稳定性斑块、CCA-IMT增厚、颈动脉狭窄与脑梗死的发生有关。第二部分颈动脉粥样硬化、颅内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类型的关系。目的:首先分析颅内外动脉硬化之间的关系;然后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颅内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类型的关系。方法:选择2014年11月-2015年4月于我院住院且同意行颅脑MRA及颈动脉彩超检查的87位脑梗死患者为观察对象。首先分析颅内外动脉硬化的关系;然后结合牛津郡社区卒中项目(OCSP)分型将患者按临床表现严重程度分为腔隙性脑梗死组(LACI)(47人)和CI组(40人),分析颈动脉斑块性质、数目,颅内大动脉闭塞与不同脑梗死类型的关系。结果:(1)颅内外动脉AS的关系:颅外动脉硬化患者78人,头颅MRA提示颅内动脉粥样硬化者72人,Pearson列联系数C=0.406(?2=13.54,在α=0.05水平,拒绝零假设,),提示颅内外动脉硬化为中度相关。(2)颈动脉粥样硬化、颅内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类型的关系:LACI组稳定性斑块11人,不稳定性斑块25人,CI组稳定性斑块2人,不稳定性斑块29人,有统计学意义(P=0.029),提示颈动脉斑块稳定性与脑梗死类型有关;LACI组单发斑块17人,多发19人,CI组单发32人,多发18人,无统计学意义(P=0.664),尚不能认为颈动脉斑块数目与脑梗死类型直接相关;LACI组颅内大动脉闭塞3人,颅内动脉正常44人,CI组颅内大动脉闭塞10人,正常30人,有统计学意义(P=0.034),可以认为脑梗死患者颅内大动脉闭塞较LACI者多。结论:(1)颅外动脉粥样硬化与颅内动脉粥样硬化具有相关性。(2)脑梗死类型与颈动脉斑块数目无明显相关;与颅内大动脉硬化闭塞、颈动脉斑块性质有关。脑梗死患者颅内大动脉硬化闭塞、颈动脉不稳定性斑块较腔隙性脑梗死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