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碳二元团簇C7Sin(n=1-7)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QIW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半导体团簇由于其重要的基础研究意义和潜在的应用价值,一直是团簇研究的热点。本文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中的B3LYP/6.311 G(d)方法,使用Gaussian 03计算程序对半导体C7Sin(n=1-7)团簇进行了详细的理论计算研究,确定了它们的最稳定几何结构,并对C7Sin(n=1-7)团簇的相对稳定性和电子特性进行了细致分析。主要结论如下:C7Sin(n=1-2)团簇的最稳定结构为直线型,C7Sin(n=3-7)团簇的最稳定结构为平面型,且随着Si原子数目的增加,硅碳混合团簇更倾向于在中心形成五元环,六元环甚至更大的环,其余Si原子则在环的周围与环上两个相邻C原子形成C2Si三角形单元。本文结果很好再现了以往的理论计算结果,为探索和理解更大硅碳混合团簇的结构、稳定性和电子特性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以商品化硅溶胶为原料,利用堆积硅珠法(PICA)合成了高效液相色谱(HPLC)用微米级中孔硅胶微球。考察了硅溶胶种类、反应温度、体系pH值等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优化了实验条件
本论文以择优掺杂的钙钛矿型锰氧化物为基础,在改变A位取代离子(Sr和Ca离子)掺杂比例的同时,采用固相反应法和化学镀法引入单质银进行晶界填隙,从而改变材料内部的结构,并对
采用QCT方法计算了O(3P)+H2反应体系的立体动力学反应。反应均基于由Rogers等人开发的3A’及3A’’态GLDP方法构造的势能面上,计算了部分反应体系的标量性质,如在O(3P)+H2→OH+H
本论文中,采用了传统的固相反应法合成了系列化合物La1+xNa1-xFe1+xMo1-xO6(x=0,0.1,0.2,0.3,0.4,0.5),LaNaFe1+xMo1-xO6(x=0.1,0.2,0.3)和La1+xKxFe1-yCoyMoO6(x=0,y=0.1;x=0
已有研究报道稀土元素-过渡金属形成的许多化合物具有优良的电化学性能,利用Fe部分替代Co、Ni可以降低合金电极的成本和改善合金电极的充放电性能;过渡金属Fe、Co、Ni与其它
目前在国际上,有关碱土金属原子与卤化物之间的反应受到广泛的关注。近几十年来,随着实验探测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于分子反应动力学的研究和有关
本论文中,采用了传统的固相反应法合成了系列化合物La1-xKxMnO3(0.05≤x≤0.5)和La1-xNaxMnO3(0.05≤x≤0.5),分别利用粉末X射线衍射确定了化合物的晶体结构,用振动样品磁强
立体化学动力学作为分子反应动力学领域中的一个新的前沿分支,以微观化学反应中的矢量性质为研究对象,主要涉及化学反应过程中的矢量相关以及反应物和产物的空间取向问题。近
半导体量子点独特的光学性能使其在光电器件、生物成像、荧光标记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而磁性纳米微粒在核磁共振成像、药物载体等方面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量子点和
近些年来关于碱土金属与卤化物之间反应的研究成为分子反应动力学的一个热点。作为化学反应动力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因为实验条件和理论计算条件的快速提升,分子反应力学得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