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与低碳钢的夹层电阻点焊研究

来源 :河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le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轻型结构材料和复合结构材料越来越被人们所追崇。不论从经济性和使用性考虑,还是在工业生产和实际应用中,单一的传统材料都无法满足设备和结构件对材料性能的要求。因此,两种及其以上的复合结构材料在实际生产中越来越得到广泛的应用。作为两种常用结构材料的钛与钢之间的连接具有重要实践意义。但由于钛与钢两者在物理、冶金性能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而难以实现有效连接。鉴于此,本文以钛与低碳钢为研究对象,对其电阻点焊接头组织、性能进行研究。为了对比,本研究首先对工业纯钛/钢进行了直接电阻点焊连接,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接头熔核的显微组织以及接头断口形貌观察、分析,采用XRD射线衍射仪对接头断口的物相进行了检测。探讨了焊接电流、焊接时间及电极压力对接头熔核直径和接头的抗剪载荷的影响。观察了接头断口的断裂形式以及断裂位置。为了抑制界面冶金反应,本文分别借助纯铜和纯铌为中间层介质对工业纯钛与低碳钢进行了电阻点焊,研究了钛/Cu/钢、钛/Nb/钢的接头组织,探讨了焊接参数对接头熔核直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观察、分析了接头断口表面特征。钛/低碳钢直接电阻点焊接头的最大抗剪载荷只有3.3k N。在钛/钢直接点焊接头中形成了宏观均质的熔核,在厚度方向上接头熔核偏向钛侧。接头熔核由靠近钢侧的TiFe2+α-Fe共晶组织、熔核内部的TiFe柱状晶和靠近钛侧的TiFe+α-Ti的共晶组织。对钛/钢直接电阻点焊接头断口分析得出接头断裂发生在界面生成的金属间化合物处,接头断裂为脆性断裂。采用Cu中间层点焊钛/钢时,钛/Cu/钢接头内部有裂纹生成,接头熔核呈帽型。靠近钛基体生成了厚度约为15μm的FeTi、α-Ti共晶反应层。靠近钢基体则生成了厚度约为10μm的α-Fe、Ti Fe2相的反应层。熔核内部组织则为黑白相间的TiFe和TiFe2条状组织。采用Nb作中间层焊接钛/钢时,中间层Nb介质可以抑制Ti向钢侧的扩散,但不能够抑制Fe向钛侧的扩散。钢侧熔核组织主要为α-Fe和Fe-Nb金属间化合物。而钛侧熔核边缘处则形成了厚度约为10μm的α-βTi带状组织,熔核内部组织则主要为α-Ti与Fe-Ti的金属间化合物。钛/Cu/钢接头的最大抗剪载荷为4.4kN,钛/Nb/钢接头的最大抗剪载荷为4.5kN。使用Cu、Nb作中间层焊接钛/钢时,接头力学性能均得到了提高。钛/Cu/钢接头力学性能的提高主要是由于熔核边缘处的Cu中间层与基体形成的环状物增强了接头的力学性能。而钛/Nb/钢接头力学性能的提高主要是由于熔核中Fe-Ti金属间化合数量的减少,然而Fe与Nb反生成的金属间化合物的厚度则抑制了接头力学性能的提高。
其他文献
本论文主要制备了软硬交替沉积的DLC多层薄膜和nc-TiC/a-C:H纳米复合单层和多层薄膜,通过改变多层结构的调制周期和调制层软硬匹配,考察了其对碳基多层薄膜的微观结构和机械性
载流摩擦磨损过程中,摩损表面形貌不断发生变化,会影响电弧放电,而电弧反过来又会影响表面形貌,探究两者的相互作用关系,以进一步了解电弧行为与载流摩擦磨损性能的动态变化
期刊
本文以阿拉善盟某公路建设项目为例,通过定量、定性的方法,来确定公路建设过程中临时损毁土地的面积、损毁土地的类型以及损毁土地的程度,在此基础上开展内蒙古土壤贫瘠地区土地
学位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通过带通滤波技术对华北地区航磁异常进行处理,分离出深、浅部磁性层异常,然后运用视磁化强度反演方法和程序,对组成上下磁性层的构造块体进行了圈定,并结合人工地壳测深及深
从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入手,对城镇环境艺术的思维形式、涉及范围、设计结构、设计原则、审美特性以及本质属性等进行分析和研究。城镇环境设计的重要目标是,营造高品位的人类生
随着半导体行业的出现和发展,SnO2薄膜良好的光电性能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并逐渐形成以SnO2薄膜为基础的发光器件、大而积显示器、太阳能电极、Low-E节能建筑玻璃、气敏传感器、离子交换剂等先进材料工业。针对传统二氧化锡薄膜无法兼顾光学透过性能和电学导电性能之间的矛盾,本文以SnO2薄膜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控制元素掺杂和制备工艺,成功制备出具有良好光谱透过性能和电学性能的二氧化锡薄膜。本课题采用超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工业的进步,载流摩擦副越来越多的应用到交通运输、航空航天、高压开关、微机电系统等工业领域。载流摩擦副的损伤受服役条件、环境因素等多重原因的影响,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