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主要从心理距离与保护性价值观两个角度来探讨其对个体道德判断与决策的影响。心理距离是基于解释水平理论视角而提出的。解释水平理论在当前的社会心理学研究中的一个宏理论,并且经常被用来分析消费者的行为、以及政府的决策等领域。但是在解释水平理论与道德决策关系方面的研究仍然处于发展阶段。心理距离在个体道德判断与决策的行为中的作用,目前的研究结果并未一致,甚至彼此之间存在着矛盾。本研究试图通过心理距离直接操作解释水平探讨其与道德决策之间的关系,并对已有的不一致的研究能提出更加合理的解释。通过阅读文献发现,这种不一致的结果可能与道德情境的差异以及个体的高尚行为动机有关,例如,想要保护更多稀有物种。在已有的研究中,从保护性价值观的角度分析其决策的影响很多,但是对道德决策影响还是较少。因此,本研究与以往研究不同的有:(1)通过控制对道德情境的描述的抽象(具体)程度来控制个体所产生的的情绪;(2)通过研究道德情境描述具体情况下保护性价值观与心理距离对道德决策行为的影响;(3)本研究的道德情境主要涉及了价值观的不同层面,通过行为的偏向性来探讨情境之间是否存在差异。本研究一共包括三个实验:(1)预实验为了检验在认知充足的条件下,个体对违反道德原则的行为描述的具体与抽象之间,道德判断与决策是否存在显著。结果表明,两者存在显著性的差异。(2)实验一探讨心理距离与保护性价值观对道义论与功利论选择的影响。该实验通过操纵心理距离2(近VS.远)×2保护性价值观(高VS.低)的实验设计判断二者对道德决策的影响。结果表明,两者存在交互作用,即心理距离越近,保护性价值观越低则越倾向功利论,心理距离远时,保护价值观越高则越倾向道义论。进一步分析发现具有低保护性价观的个体更容易受心理距离的影响,心理距离越近,越容易受保护价值观的影响。(3)实验二检验时间距离、社会距离与保护性价值观的不同层面对道德决策的影响。本实验采用2×2×3的混合研究设计,结果发现时间距离、社会距离与保护性价值观的三个层面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