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粮食安全是所有国家都十分重视的战略性问题,它不仅关系到社会的安定、政权的稳定和经济的增长,而且直接关系到人民的生存。粮食安全问题大体上可以分为四个方面:1.粮食供应总量是否满足基本需要;2.粮食供应在时间和空间上是否均衡;3.是否所有的人都能很容易地获得基本的粮食供应;4.人们得到的粮食是否符合卫生、营养和健康的标准。 根据我国当前面临的具体问题,本文将粮食安全问题的研究重点放在粮食供应的波动和特定人群的粮食可获性上。由于粮食生产受气候影响很大,年度和地区之间产量的波动也很大,粮食供求总量的长期平衡甚至供应过剩并不等于任何时点上的供应都能满足需求,因而如何“熨平”产量的波动以保障粮食的均衡供应是粮食安全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另一方面,消灭贫困既是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也是我国政府向全世界作出的庄严承诺,而保证所有的人都能得到基本的食品供应是消灭贫困的第一步。因此,如何增加贫困、缺粮地区低收入者的粮食消费不仅是加强粮食安全的需要,也是走共同富裕道路的需要,应当给予足够的重视。 本文研究的总目标是探索加强我国粮食安全的新思路,特别是在粮食长期供求关系基本平衡的条件下,如何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来“熨平”粮食供应的波动并增强弱势人群的粮食可获性,以实现粮食安全的政策目标。本文的研究意义在于根据我国粮食供求形势的变化和进一步深化市场导向改革的目标,从一个新的角度探讨如何加强我国粮食安全的问题。 本研究得出的初步结论如下:1.我国粮食总产量和主要品种的产量的波动与世界总产量、主要出口国产 量、主要进口国产量的波动之间不存在明显的相关性,有的甚至呈负相 关。因此,利用国际市场“熨平”国内粮食生产的波动以平衡国内市场 供求、保障粮食安全具有相当高的可行性。因部分利用世界市场平衡粮 食供求而进口粮食所需要的外汇支付能力不存在任何问题,同时,也没 有必要担心遭受粮食禁运。2.保持庞大的粮食后备储备需要大量仓储设施和巨额储藏费用,同时还要 承受损耗和品质下降带来的损失,因而代价十分昂贵。如果建立完善的 国内统一市场,同时结合利用国际市场,就可以在保证粮食安全水平不 变的条件下大大减少储备的规模。由于减少了政策费用,提高了既定保 障政策的可行性,因而事实上利用国内外市场有利于增强粮食安全的保 障程度。 3.在中国的具体情况下,缺粮地区低收入农民的食物消费水平更多地决定 于收入水平,而较少地决定于自身的粮食生产,而他们的收入水平及其 增长速度又直接取决于粮食生产在当地农业中所占比重。因此,粮食政 策对这些农民的收入和食物消费具有十分明显的影响。如果允许他们根 据资源享赋的地区比较优势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同时加快粮食市场改革 进程,就可以在减少当地粮食生产和人均占有量的同时增加其粮食消费 量,从而增强这些地区和整个国家粮食安全的保障程度。 根据上述研究成果,本文得出以下政策建议: 1.必须坚定不移地椎进市场化的改革。市场化的改革在我国农业过去20 多年的迅速发展中发挥了关键作用,是我国粮食产量长期、稳定和大幅 度提高的重要因素之一,从供应总量上增强了我国粮食安全的保障程 度。本文的研究表明,市场化的改革在平衡粮食供求时点上的矛盾和加 强弱势人群的粮食可获性方面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进一步推 进市场化的改革,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粮食市场,可以更有效地提 高我国的粮食安全程度。 2.必须积极推动世界经济和贸易格局的多元化。利用国际粮食市场以平抑 国内供应和价格波动的可能性在于不同国家粮食生产的波动可以互相抵 消,共享或分摊风险的地域范围越大,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就越小。因 此,能否有效利用国际市场来平衡国内粮食生产的波动,要看我们是否 能与那些粮食生产波动异步的国家建立良好的贸易关系,同时有效地打 破任何可能出现的垄断局面。 3.必须加快国内粮食生产和流通体制的改革。要充分利用国际市场,首先 就要形成统一的国内市场;而提高弱势人群的粮食可获性更离不开统一 的国内市场。缺粮的贫困地区要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必然要求我们尽快 减少和放弃对粮食生产任何形式的行政控制,允许并且帮助这些地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