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世界范围来看,工业和服务业的关联程度不断加强,经济服务化趋势日益明显。长期以来,由于参与国际分工体系的比较优势长期被锁定在初级生产要素上,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受到极大限制,生产性服务业与其他产业间的关联发展效应并未显现。金融危机过后,我国生产性服务业有了较大发展,其内部从传统产业向知识密集型产业转移,但整体上看,其发展水平并不高,发展速度缓慢,对经济的拉动能力也有所下降。价值链体系中,生产性服务业处在生产环节的中间部分,它与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前后向后关联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进程。因此,如何加快推进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增强其与其他产业之间的联系、激发产业的关联发展效应成为推动我国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重中之重。基于此,本文通过构建投入产出模型来研究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及其细分行业与其他产业部门联动发展机制,深入探讨生产性服务业各细分部门对各产业的波及效果,明确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研究结果表明,金融危机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经济效应凸显,生产性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逐步上升,与其他产业部门的关联水平也有较大提高。但是分产业来看,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前后向关联水平趋降,与其自身的内部关联水平上升,其主要服务对象从制造业开始向服务业转移。生产性服务业各细分行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关联效应显著且呈上升态势,这进一步说明了生产性服务业主要服务对象从制造业开始向服务业转移。同时,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以及支撑作用趋于增强,但均低于全社会平均水平。各细分行业中,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的关联水平较高,对其他行业部门的需求拉动力和供给推动力均较强;研究与综合技术服务业对其他产业的需求拉动能力较强,但供给推动力较弱;交通、仓储、邮政业、批发和零售贸易业、金融保险业对其他产业部门的供给推动作用较为显著;信息、计算机和软件业与其他产业部门之间的关联水平最低,发展相对孤立。最后,根据上述研究,本文从产业关联的视角提出了加快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提升产业间的良性互动,促进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对策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