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幽门螺杆菌人胃源乳杆菌的筛选及其作用评价

来源 :重庆医科大学 重庆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qtan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从正常人胃粘膜中分离乳杆菌,筛选其中能耐胃肠液的酸性和胆盐,并具有抗幽门螺杆菌作用的菌株,通过小鼠双悉生模型,评价该菌株在胃内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作用,为进一步研制防治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益生菌提供实验材料。方法采集胃镜检查者的胃粘膜标本,接种于MRS选择性平板,37℃微需氧培养,挑取可疑菌落涂片镜检,对其中的革兰阳性杆菌进行分纯培养,通过形态学和生化反应初步鉴定。对疑为乳杆菌的细菌再PCR扩增特异性16SrDNA,并测序鉴定。对分离的乳杆菌,评价其在模拟胃肠液pH2.5~pH4.5酸性条件和0.05%~0.2%胆盐条件下的耐受性,通过琼脂扩散牛津杯法及细胞粘附试验评价其抑制幽门螺杆菌生长和粘附人胃上皮细胞的能力,同时半定量检测生物膜形成能力和产酸量的多少。用幽门螺杆菌和筛选出的乳杆菌给无菌昆明小鼠灌胃,分别建立幽门螺杆菌和乳杆菌单悉生和双悉生感染模型。并于末次灌胃后对胃内定植的细菌进行定量培养和定量PCR检测。同时检测胃粘膜组织内髓过氧化物酶的含量及切片HE染色观察,评价其炎症程度。结果1.从21例胃镜检查者胃粘膜中分离出6株乳杆菌,编号为L1、L2、L3、L4-1、L4-2、L4-3。经测序、NCBI序列比对确定L1、L2为口腔乳杆菌,L3为卷曲乳杆菌,L4-1为唾液乳杆菌,L4-2为加氏乳杆菌,L4-3为德氏保加利亚乳杆菌。2.6株乳杆菌中的L3株,产酸量最大,形成生物膜的能力强于其它菌株,在pH2.5、 pH3.0时生长率均达到了150%,耐高浓度胆盐,有较强的抗幽门螺杆菌活性,阻止幽门螺杆菌粘附人胃上皮细胞的作用最强。3.乳杆菌和幽门螺杆菌在各实验组中感染率均为100%,单悉生幽门螺杆菌感染组胃粘膜有明显的腺体病变,大量上皮细胞脱落,髓过氧化物酶含量高,炎症程度重。乳杆菌和幽门螺杆菌双悉生组中幽门螺杆菌的定植量明显降低(P<0.05),炎症变化不明显,髓过氧化物酶含量低于单悉生幽门螺杆菌组(P<0.05)。结论成功地从人胃粘膜中分离出6株乳杆菌,并筛选到一株抗幽门螺杆菌活性较强的菌株L3;成功建立了昆明小鼠的单悉生模型和双悉生模型;乳杆菌L3能降低胃内幽门螺杆菌的定植和对胃粘膜的损伤。
其他文献
目的:1探讨瞬时型感受器电位1、3(TRPC1、3)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钙敏感受体(CaR)介导钙离子(Ca2+)内流和一氧化氮(NO)生成的作用和机制。方法:(1)胰蛋白酶消化原代培养HUVEC,倒置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