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近代新闻教育,既是中国教育史和新闻史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各自研究中关注较少的薄弱地带。本文以此为研究对象,从教育的视角、以历史的脉络进行考察,考察内容包括:中国近代新闻教育的产生背景、发展历程和历史反思,并对个案进行典型研究。20世纪初,新闻教育出现在近代中国,它的出现既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又是新闻事业、教育体系、新闻学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要需求,是由多种因素促成的结果,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在近代新闻教育的产生过程中,新闻事业的快速发展是直接的推动力,新闻学的建立和研究是关键性的助动力,而近代教育体系的构建和国外新闻教育事业的引入则为中国新闻教育的出现做好了准备、提供了借鉴。中国近代新闻教育产生后,按照其发展历程进行历史分期,从前至后可分为三个阶段:雏形阶段(1912~1920)、创立阶段(1921~1927)和繁荣阶段(1928~1949)。由于每个阶段所处的历史背景不同,其新闻教育发展的情况各异。对其研究,必须要搜集、整理和挖掘大量的史料,通过鉴别、梳理,才能理清头绪,真实还原各个阶段的历史原貌。新闻教育的兴起时间最早可以追溯到1912年,这一年中国报界俱进会首次提议设立新闻教育机构,引发了社会对新闻教育的关注。此后,全国报界联合会还曾倡议设立“新闻大学”。本文在雏形阶段部分,将对这两次倡议进行考察,同时重点研究中国新闻教育的开端——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的创办情况,包括其创办过程、研究内容、教育活动和师资力量,并对蔡元培、徐宝璜、邵飘萍三人在新闻学研究会创立和开办过程中的贡献和思想加以阐述。1921年,上海圣约翰大学创办报学系,标志着中国高等院校正规新闻教育的开始,中国近代新闻教育进入到了创立阶段。在创立阶段,共创办了14家新闻教育机构,其中上海圣约翰大学报学系、厦门大学新闻学系、燕京大学新闻系、平民大学新闻学系、上海国民大学报学系、南方大学报学系和报学专修科是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成员。本文通过对这几家新闻教育机构进行逐一考察,分析总结出该阶段新闻教育具备下列特点:新闻教育已经逐渐被中国社会所认同;受美国新闻教育的影响大;新闻教育的办学途径、培养方式多样;受众多不利因素的影响而导致“稳定性”差;新闻教育机构呈现“地域集中型”分布;“新闻本位”自新闻教育创立时就被提倡。繁荣阶段是本文考察的重点阶段,在时间上经历了南京国民政府统治下的“黄金十年”、抗日战争阶段和解放战争阶段。虽然时局动荡,教育和新闻事业都在不断发生变化,新闻教育机构却保持了快速发展的趋势,根本原因有二:一是社会对信息的数量和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二是各种势力对舆论宣传力量及新闻人才的关注。在繁荣阶段,新创办的新闻教育机构众多,或是社会力量办学,或是国共两党办学,再或是外来势力办学(教会办学和日伪办学)。由于办学途径不同,各新闻教育机构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师资力量、教学方法等方面常存在差异,本文通过对其中部分代表机构的考察来以事实进行说明。在近代新闻教育史中,有两个非常有代表性的新闻教育机构:燕京大学新闻系和复旦大学新闻学系。本文将单独列章对它们作个案研究,分别阐述二者的创办历程、教学活动、代表人物及思想等,分时期对它们进行全面考察。论文的最后一部分是对中国近代新闻教育的历史反思,通过前面章节中的考察分析,阐明新闻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历史贡献,并以史为鉴探讨其对当今新闻教育事业有何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