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理工科是研究自然规律和工程技术的学科,理工科发展水平和理工科人才综合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理工科人才培养也因而成为国家人才培养的重要着力点和高校发展的关键所在。理工科人才培养,既要坚守科学立场,更要弘扬人文精神;既要教做事,更要教做人。思想政治教育是提升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养、教其做人的重要手段。高校理工科专业课程是培养理工科人才的重要阵地。在各种社会思潮激烈碰撞、大学生价值取向日益多元的新形势下,以建设课程思政为抓手,打破专业课程和思想政治教育不相交的“平行线”效应,最大限度地发挥理工科专业课程的育人阵地功能,有助于全面提升理工科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具体来说,加强高校理工科课程思政建设是做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迫切需要,是弥补思政课育人局限的重要手段,是理工科专业课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是理工科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然而,受专业属性、课程特点、学生特质以及其他多种因素的影响,理工科专业课程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存在着更大的难度,因而成为高校课程思政体系建设的一块“短板”。总结上海部分高校、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和山东大学的理工科课程思政建设实践,发现高校理工科课程思政建设已取得了一定成果,积累了突出人文情怀、打造特色品牌、串联古今中外、创新方式方法和注重名家引领等有益经验。但经过实证调查得知,从整体上来看,高校理工科课程思政建设仍然存在着认同有待深化、能力有待提高、载体有待完善、运行机制有待健全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着高校理工科课程思政的进一步发展。为顺利推动高校理工科课程思政建设向前发展,确保其实效性与长效性,在建设过程中,高校及相关理工科学院和教师必须首先明确和认同理工科课程思政建设的具体原则与基本要求。具体原则有适度性原则、有机性原则、协同性原则、求实性原则,基本要求是要契合理工科学生思维及认知特点、要符合理工科专业教育的目标要求、要尊重教育教学活动的合力规律。在遵循以上原则、要求的基础上,高校应借鉴有益经验,从深化课程思政认同、建设专业教师队伍、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完善课程思政载体、构建长效运行机制五方面入手,全面提升理工科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效性和长效性。深化理工科教师和学生的认同是推动理工科课程思政向前发展的基础前提,高校可以通过加强理念宣传、开展特色活动、打造示范课程逐步拓宽课程思政认同途径。理工科教师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施者,提升其思想政治理论素养和课程思政建设能力,建设专业教师队伍,是提高理工科课程思政建设质量的直接动力。理工科学生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另一主体和直接受益者,强化其自我教育意识、关注其思想特点和现实需求,提高理工科学生课程思政参与度,是保障理工科课程思政效果的有效策略。课程、课堂和教材是课程思政建设的三大基本载体,优化专业课程教学设计,综合运用两大课堂,打造课程思政系列教材,这是加强高校理工科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手段。最后,健全党委领导、教务统筹、学院落实的领导机制,理工科教师为主体各科教师联动的协作机制,以理工科教师和学生为主体的激励机制和以理工科教师和学生为主体的评价机制是确保高校理工科课程思政建设行稳致远的根本保障。而在这四大机制之中,健全党委领导、教务统筹、学院落实的领导机制是重中之重。因而,高校领导层必须从思想上高度重视理工科课程思政建设,并在顶层设计上持续发力,结合时代要求、社会现实、地域实际、学校实际把理工科课程思政做优做强,做出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