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情成爱——以“士错礼”为例从古礼看孔子的仁爱观念

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dward1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仁”是孔子学说的基本精神,也是孔子心目中最高的人生理想,它几乎包含了全部人类美德。那么“仁”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呢?孔子回答颜渊的问“仁”说:“爱人。”又回答子贡的问“仁”说:“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告之的是“爱人”之法。孔子以“爱”解说“仁”,故“仁”亦称为“仁爱”。笔者对“仁爱”观念深感兴趣。郑玄等后儒以“相人耦”注“仁”,说明“仁”的真正实现是在群体社会当中。而这样的观念、态度正是“礼”的观念、态度。“耦”即“揖以耦”,“揖”为礼。孔子说他自己是“述而不作,信而好古”。他对三代古礼极为看重,终身以恢复礼制为己任,他的学说也被称为“仁内礼外”的学说。因此笔者欲将“仁爱”观念放置到古礼这个大背景中去考察。“仁爱”始于“人情”,古礼乃圣人治人情之作,《礼记》有云:“故圣王修义之柄礼之序以治人情。”笔者将古礼治人情之法总结为“节情成爱”。本文意图展示的便是古礼这“节情成爱”之法,或者说由观察古礼“节情成爱”之法探寻孔子“仁爱”观念的形成源头,以此说明实现“仁爱”的方法和意义。
  因此本文分为两大章,第一章从学理上简要阐述孔子的“仁爱”学说,分三节。第二章则将“仁”说与古礼对照,由于本文篇幅和笔者能力有限,笔者暂取“士昏礼”一例来作分析,藉由“辨物识仪知义”的传统礼学研究方法解说古礼“成爱”之道,并最后说明孔子“仁爱”观念的具体实践方法和意义。
其他文献
马克思“法哲学”从萌芽到确立的过程,是一个从产生、演化最终成型的历史过程。马克思从入大学之始即思索法的本质,依次试图从康德、费希特、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等哲学思想中找到理论基础,同时,他扬弃了这些哲学家的思想,将他们思想中合理部分熔铸为一炉。马克思法哲学的理论立足点从“理性”转移到“市民社会”和“人的本质”乃至止于“社会生产关系”。从哲学的基础来说,它发端于唯心主义,途径了费尔巴哈的“半截子唯物主义”
学位
评估作为衡量教育水平、保障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与工具,越来越受到政府管理部门、高校及社会的关注。曾经“红极一时”大学评价,由于其评价对象可比性较低,评估操作过程较难,其评估结果尚不能够满足社会不同方面对评估的需求。学科评估在借鉴大学评价的基础上,以学科为单位对高校的学科建设状况进行评估排名,具有一定可比性和现实意义。我国学科评估自上世纪80年代产生以来已有一段时间,学科评估存在哪些问题,其科学性与影
学位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充分说明了技术创新对经济发展的巨大作用。我国要建立有序竞争的市场经济,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就需要充分发挥以企业为主的市场主体的技术创新能力,使技术创新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力。中小企业在我国社会和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的基础性地位和核心作用。当前,中小企业是我国技术创新的主力军,是增强国家自主创新能
学位
“人肉搜索”一直以来饱受争议,但客观来讲,“人肉搜索”除了造成社会问题,其自身还具备伦理价值。一方面,从“人肉搜索”发展的过程来看,信息传播过程中网络技术的应用不断触及了社会伦理道德底线,给社会带来了不良影响。然而,技术的应用原本是为了能够更好地服务于人类,因此我们不能忽视,其最终目的还是为人类带来积极作用。  对于“人肉搜索”伦理价值的现有研究,目前主要涉及网络伦理方面的内容。针对网络伦理研究现
学位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日益增强的求知欲,而获得科技知识的渠道变得丰富多彩,从传统的广播等传播方式到现在互联网的传播方式。当今社会有些人为了谋取利益,利用科技名义传播伪科学,给公众身心健康和社会秩序造成了巨大的危害。反对者通过发表学术论文和召开研讨会等方式揭露作伪者的做法,使公众认清伪科学的实质。但是,学术界也有一些人士对此持不同意见,认为反伪科学制造了“科技三大冤案”,反伪科学扩大化不但
学位
本文对当代科学主义的危机与人文主义的复苏以网络传播促进民众对社会主体性认知的提高问题进行了探讨。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科学主义也曾为西方思想启蒙和资本主义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对科学理性的盲目崇拜,使其发展成为一种极权----科学主义,科学主义引发了诸多社会问题,人的主体性被削弱。网络传播突显了社会存在的问题,其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对工具理性支配下的社会产生
学位
院地合作是为了促进经济社会良好发展,把政府、企业、研究所等资源有机结合在一起,互相作用,以期提高自主创新和可持续发展潜力,加快科技成果更好更快更充分转化成现实生产力,从而支持地方乃至全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举措。目前国内外已经形成了很多种相关的模式,并且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和外界环境的变化,以及自身情况的改变,各种新的模式也在探索和试验中。如何在探索中考评一个模式的优劣长短,就需要借助各种方法论,用系
学位
四川是我国的旅游大省,是发展旅游经济的先驱者。5.12汶川地震给了四川省旅游业一次史无前例的重创,虽然说,地震灾害对四川省旅游业的直接破坏范围是局部的,但对旅游经济的影响却是长远而全面的。在这种情况下,加强灾区的旅游设施建设、加强对外宣传,减少游客对四川旅游的恐惧和抵触心理,重塑四川旅游形象任务繁重。地震沉重的打击了四川的旅游产业,同时也暴露出了四川旅游产业发展中的一些弊端。  本文立足于四川省丰
学位
当前人类已进入风险社会。深入剖析风险社会产生的根源,理清风险社会发展变化的内在逻辑,探索风险评估和治理的可行路径,对于回应人的生存和发展面临的各种严峻挑战,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重要意义。  论文从哲学存在论的角度来理解风险,借助唯物史观分析了当代风险社会产生的根源,引入系统理论和跨学科研究方法阐释了风险的结构与扩散机制。风险内在于人的存在,是人的生存和发展中必然遭遇的问题。人被抛入世,须面对各种复杂
本文试图以晚清、新中国成立之后的大陆农村基督徒与非基督徒的关系为切入点,运用比较法和自然实验法,在历史资料及多人包括笔者在内的调研成果的基础上,探讨影响农村基督徒与非基督徒的关系的因素。  本文由五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导论。介绍该选题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并对研究方法、史料以及实地调查的使用、价值判断等问题进行说明。  第二部分为对关系本身的考察。先对大陆农村基督徒、非基督徒何以成为群体进行分析,进而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