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球大多数发达国家都是凭借发达的制造业基础才得以立足世界强国地位。全球制造业发展形势近几年发生了很多新的变化,美国提出"再工业化"战略,意在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德国开展"工业4.0"计划;英国、法国、日本也纷纷开始实施经济转型升级,为了抢占未来制造业发展先机。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制造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为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①但我国制造业生产模式以出口为导向却难以为继,产品低端制造、产能过剩等问题亟待解决,不尽合理的制造业结构影响我国经济增长质量的提升,也不利于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制造业在全球生产体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除了在纺织服装、鞋类、箱包以及其他劳动密集型产品方面占据优势,高附加值的产品也逐渐形成竞争优势。全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有了很多进展,主要包括制造业内部结构不断优化;信息技术在重点领域和重点行业的融合创新和集成应用不断深化;②凭借中央财政对公益性科研机构的大力支持,坚持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我国研发支出稳步增加,国家和区域创新体系不断建立完善;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提高,现代物流、金融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利用信息技术提升自身现代化水平,工业设计、研发、生产、管理等环节的专业化水平逐渐提高。然而,受到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影响,我国很多制造业企业开始步入低增长甚至是负增长的境地,钢铁、煤炭、光伏、工程机械、造船等行业尤其严重。近年来,两化融合发展开始进入学者的研究视野,然而关于两化融合影响制造业转型升级发展的研究还不多,两化融合作为推动制造业结构优化的重要因素,在近五年来是否推动了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其对于我国东、中、西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作用效果是否存在差异?这两个问题非常值得我们去研究,这对于推进我国制造业整体转型升级发展意义重大。本文以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海南省因数据缺失过多未列其中)为横截面单元,为了显示区域差异,将以上30个地区分别归为东部、中部以及西部三个地区形成区域性横截面单元,选取了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与GDP之比、R&D经费支出与GDP之比、进出口总额与GDP比重、政府支出占GDP比重等指标作为控制变量,利用各横截面单元2010—2014年的样本组成面板数据,进而考察两化融合对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发展的影响效果与区域差异。结果显示,通过对全样本面板数据的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采用系统广义矩估计进行回归,随机效应模型的回归结果显示被解释变量转型升级变量滞后一期和两化融合变量及其滞后一期对转型升级的影响都是正向且显著的,固定效应模型的回归结果显示被解释变量转型升级变量滞后一期和两化融合对转型升级的影响是正向且显著的,而两化融合滞后一期解释变量作用并不显著;在分区域样本实证研究中,通过进行固定效应模型估计,发现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三大区域解释变量中制造业转型升级变量滞后一期、两化融合变量及其滞后一期对制造业转型升级基本上都存在正向效应,可见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制造业转型升级均有其延续性,西部地区的两化融合变量及其滞后一项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影响不显著。其中,东部两化融合变量对于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影响程度比中部地区大,但是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两化融合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促进作用正在逐步减弱。根据我国制造业发展现状,并结合实证研究结论,文章提出了几点对策建议,包括转变政府职能,优化政策环境;突出地区差异,强化基础建设;扩大转型范围,优化产业结构;加强技术创新,拓展市场空间;把握重点方向,发展智能制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