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与目的: 原发性肝癌( Primary liver cancer,PLC)因其恶性程度高,进展迅速,且早期无明显临床症状,导致大多数患者就诊时病程已进展至中晚期,能手术切除者不足10%。目前除手术治疗外,其它治疗包括局部消融治疗、肝动脉介入治疗、分子靶向药物治疗、生物治疗等,其中分子靶向药物治疗治疗在控制肿瘤增殖、延缓和预防复发转移以及提高生活质量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但是最令人期待的靶向药物索拉非尼,据报道已有大量患者对其产生耐药性。自噬(Autophagy)是在自噬相关基因(Autophagy related gene,Atg)编码的自噬相关蛋白参与下完成的,是细胞浆中出现大量包裹着细胞浆和细胞器的空泡结构与溶酶体结合后对空泡内成分降解的过程,对于维持细胞内环境稳定及正常增殖分化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细胞内自噬功能的异常可引发一系列的疾病,如肿瘤、神经退行性疾病、病原微生物感染等,甚至过度的自噬可引起细胞发生自噬性死亡。研究表明,自噬异常在肝癌发生、发展、转移及耐药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FoxO1作为 PI3K/AKT信号传导通路的直接下游信号分子,参与调节细胞氧化应激、增殖及凋亡等多种生理过程,与生物体的生长发育、代谢及肿瘤发生等密切相关。目前,FoxO1与肝癌相关报道比较少见,而且在这些研究中,仅仅阐述了离体肝癌细胞系中FoxO1作为信号转导因子与肝癌的关系,没有将其作为关键的自噬活性因子加以研究。因此,本课题通过使用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分别检测FoxO1和反应自噬活性的自噬相关蛋白LC3-II蛋白在肝癌、配对癌旁及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分析二者与各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及相关性,探讨肝癌组织中FoxO1和LC3-II在肝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以及FoxO1与肝癌自噬的关系,从而为肝癌的病情评估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材料与方法: 使用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分别检测52例石蜡包埋肝癌、30例配对癌旁组织及16例正常肝组织标本中FoxO1及LC3-II的表达情况,并分析二者在肝癌组织中表达的相关性及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 结果 1、FoxO1在肝癌、癌旁及正常肝组织中阳性表达主要定位于细胞核,呈浅棕色至棕褐色团状或小片状。FoxO1在肝癌、癌旁及正常肝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6.15%(24/52)、76.67%(23/30)及81.25%(13/16),三组之间阳性表达率的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肝癌组分别与癌旁组及正常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癌旁组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LC3-II蛋白在肝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肝组织中阳性表达主要定位于细胞质,呈棕黄色至棕色团状或片状颗粒。LC3-II在肝癌、癌旁及正常肝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0.38%(21/52)、70.00%(20/30)及75.00%(12/16),三组之间阳性表达率的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804,P<0.05),其中肝癌组分别与癌旁组及正常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78、χ2=5.869, P<0.016),癌旁组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28,P>0.05)。 3、FoxO1蛋白在肝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分别与肿瘤大小、Edmondson分级、TNM分期呈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oxO1蛋白表达分别与性别、HBsAg、AFP、肝硬化、包膜形成、包膜侵犯、门脉血栓形成无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4、LC3-II蛋白在肝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与肿瘤大小、Edmondson分级、TNM分期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C3-II蛋白表达分别与性别、年龄、HBsAg、AFP、肝硬化、包膜形成、包膜侵犯、门脉血栓形成无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5、肝癌组织中FoxO1与LC3-II表达呈正相关(rs=0.496,P=0.000)。 结论 1 FoxO1及 LC3-II蛋白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低于癌旁及正常肝组织; 2 FoxO1及LC3-II低表达与肝癌肿瘤大小、Edmondson分级、TNM分期负相关; 3肝癌组织中 FoxO1的表达可能通过下调 LC3-II的表达,调控肝癌的发生以及癌细胞的生长、分化和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