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言 蛙皮素(bombesin,BN)是一种脑肠肽,具有广泛的生理作用。许多研究者认为,蛙皮素是体温调节中发挥作用最强的物质之一。蛙皮素的降温作用与环境温度密切相关。当外界环境温度不同时,蛙皮素对动物体温的作用不同。但其影响体温的作用机制尚不十分清楚。目前对蛙皮素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不同环境温度对蛙皮素降温作用的影响,而对其降温机制未做深入研究。蛙皮素是否通过影响中枢发热介质而实现其降温作用,cAMP是否参与了其降温机制至今未见报道。 cAMP作为发热反应的重要中枢介质,在体温调节中的作用受到研究者们的普遍关注。白细胞介素-1β(Interlukin-1β,IL-1β)是一种内生致热原,由单核/巨嗜细胞合成和释放的。多种动物研究表明IL-1β可引起典型的发热反应,并与剂量相关。 本实验观察不同环境温度下蛙皮素的降正常大鼠及IL-1β致热大鼠体温的作用并且检测下丘脑组织、血浆中cAMP含量的变化,以探索BN的降温作用与cAMP含量的关系。 材料与方法 1.动物和手术 SD大鼠,雄性,体重180-220g,由中国医科大学动物中心提供。室温(20±2)℃,单笼饲养,自由进食水。所有实验均在7:00~14:00时进行。在盐酸氯氨酮和盐酸甲苯噻嗪的联合麻醉下,参照大鼠脑图谱,用立体定位仪向一侧侧脑室插入外径为1 mm的塑料管,用牙科水泥固定,检测导管通畅后封闭顶端。大鼠单笼饲养,常规喂养一周后实验。实验前给大鼠测温,以使其适应实验者手法,适应7 d。低温实验前1 h将大鼠放入4℃冰箱。测量体温,将温度探头插入直肠6 cm处,待数字稳定后读数,以给药前1h测得的三次温的平均值为大鼠给药前基础体温,然后分别在注药后15、30、45、60、90、120和180 min记录大鼠体温。实验结束后,检查插管位置,舍掉插管位置不正确的数据。 2.cAMP含量测定 下腔静脉穿刺取血2血,离心取上清,置一30℃保存。取大鼠脑组织后放人液氮冷冻,称取下丘脑50xng匀浆、离心,取上清按cAMP放免试剂说明书处理待测。 3.数据分析 数据用均数士标准差(又土s)表示;体温变化情况采用盯和体温反应指数分析;各组均数间显著性差异用t检验法。实验结果 1.室温或4℃时,在IL一1日诱导发热大鼠中,下丘脑及血浆中cAMP含量均显著升高; 2.室温或4℃时,BN均降低大鼠正常体温,下丘脑cAMP含量亦随之显著降低; 3.在两种温度情况下预先侧脑室注射BN能明显抑制大鼠IL一1日性发热,4℃时作用更显著;下丘脑cAMP含量亦均明显下降。讨论 本实验中,侧脑室注射IL一lp后引起体温升高,下丘脑中cAMP含量也相应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十分显著意义,这与以前的报道一致。血液中cAMP的含量升高,表明IL一lp引起的体温升高确与cAMP的增多有关。至于脑内cAMP含量升高的机制,最新的资料表明,EP可能通过提高Na+/CaZ+比值再引起脑内cAMP的增高,即EP*下丘脑Na+/CaZ+比值牛、cAMPt,因此可通过同时测定下丘脑内Na+/CaZ+来进一步探讨IL一lp引起cAMP升高的机制。 本研究观察到侧脑室微量注射BN后引起大鼠体温降低。4℃条件下30而n左右即明显下降,45 min达最低点。室温时则在60 min时降至最低。两者在降温幅度上无显著差别,这与以前的报道不完全一致。侧脑室注射BN引起降温的同时,下丘脑中cAMP含量降低,提示BN的降温作用与cAMP有关。BN可能通过抑制产热过程来降低体温。参与体温调控的中枢除了Po/AH为代表的正调节中枢外,尚有VSA为代表的负调节中枢。BN引起下丘脑。AMP含量降低的同时,vSA中其含量、是否也随之降低,甚至是否以VSA中cAMP含量的降低为主因,尚需进一步实验证实。 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本实验观察到室温或4℃时侧脑室注射BN均明显抑制了大鼠IL一lp性发热反应,而且此时发热大鼠下丘脑cAMP的含量显著低于IL一lp组,提示BN可抑制IL一lp的发热作用,其作用机制有可能是通过抑制下丘脑cAMP含量的升高来抑制IL一lp引起的体温升高。但由于影响体温调节的因素较多,故也不排除BN引起VsA中eAMP含量降低或其它负调节物如AVP(精氨酸加压素)和a一MSH(a一促黑激素)含量升高来抑制发热的可能。结论1.。AMP参与了大鼠IL一lp性发热过程。2.BN的降正常体温及对几一lp性发热的抑制作用可能与抑制cAMP的合成或促进其分解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