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不同治疗方法对突发性耳聋的治疗效果;探讨分析影响突发性耳聋预后的相关因素。
方法:对我院2010年10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有详细病史资料的76例突发性耳聋患者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将其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两组基础用药均为扩血管剂。其中对照组37例,为主要应用扩血管剂治疗:给予静脉滴注扩血管剂,营养神经药物以及肌注维生素,高压氧等常规治疗,一个疗程10天。治疗组39例,在对照组用药的基础上给予类固醇激素晨起顿服,激素用量为1mg/Kg体重/天,每3天减至半量,激素用药总计为7-8天,10天一个疗程。全部患者均于治疗前、治疗10天后进行电测听检查,观察听力恢复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同时所得数据用卡方检验单因素间各组预后的差异且将上述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因素分别作为自变量,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评价各相关因素对预后的影响。
结果:不同药物治疗组疗效对比结果表明:单纯扩血管药物治疗组治疗得有效率为59.46%,扩血管药物联合激素治疗组治疗得有效率为79.49%。经X2检验,两组患者间总有效率的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相关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年龄方面,<30岁患者11例,有效率90.91%,30-50岁患者23例,有效率86.96%,>50岁患者42例,有效率59.52%,经X2检验患者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345,p=0.007<0.05)。从就诊时间上来看,病程<3天治疗的有效率为86.36%,病程3-7天治疗的有效率为83.33%,病程>7天治疗的有效率为52.78%。在1周以内与1周以上相比,治疗效果有显著差异(P<0.05)。但3天之内与1周以内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从听力损失程度方面来看,两组患者中轻度聋28耳(35.63%),中度聋16耳(22.57%),重度聋14耳(17.32%),全聋18耳(26.43%)。有效率分别为:85.71%,68.75%,56.28%,44.43%,经X2检验,不同听力损失程度患者预后有效率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39,p=0.026<0.05)。从听力曲线类型方面来看,低频型21例(27.63%),平坦型17例(22.36%),高频型20例(26.31%),全聋型18例(23.32%)有效率分别为:90.48%,82.35%,60.00%,44.43%,经X2检验,不同类型听力曲线与患者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8.64,p=0.036<0.05)。从是否伴有眩晕方面来看,伴眩晕22例,有效率59.09%,不伴眩晕54例,有效率74.07%,经X2检验,是否伴有眩晕与患者得预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6.436,p=0.031<0.05)。在多因素回归分析中,年龄,发病至就诊时间治疗时间,听力损失程度,听力损失曲线类型,是否伴有眩晕均与预后具有明显负相关性。
结论:本组资料显示:对突发性耳聋患者尽早应用激素治疗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手段,并认为治疗越早,疗效越好。在多个变量的综合影响下,经统计学分析经X2分析检测发现,发病年龄、就诊时间、耳聋程度、听力曲线类型、伴随眩晕情况与突聋预后有关。也即是表明对突聋的预后有影响(P<0.05)。在多因素回归分析中,发病年龄、就诊时间、耳聋程度、听力曲线类型、伴随眩晕情况与突聋预后呈负相关,即年龄越小,就诊时间越早,听力损失程度越轻,听力损失曲线类型表现为低频上升型,不伴有眩晕的患者预后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