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羊膜移植于不同眼组织后的转归,并初步探讨影响羊膜转归的因素,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本研究分为3部分:实验一:羊膜移植于结膜下转归的实验研究实验二:羊膜移植于巩膜基质内转归的实验研究实验三:羊膜移植于角膜基质内转归的实验研究方法实验一:新西兰大白兔20只,将0.5%DTAF荧光标记后的羊膜埋植于兔眼结膜组织下。术后每日观察眼表情况,并于术后3、5、8、12、16周各处死4只动物,取材做HE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学改变,以及冰冻切片后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查追踪羊膜踪迹。实验二:新西兰大白兔20只,制作巩膜瓣,将0.5%DTAF荧光标记后的羊膜移植于巩膜瓣下。术后每日观察眼表及前房情况,于术后3、5、8、12、16周各处死4只动物,取标本做组织病理切片,及冰冻切片后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查。实验三:新西兰大白兔15只,建立角膜囊袋模型。将0.5%DTAF荧光标记后的羊膜移植于角膜囊袋内。术后每日观察羊膜及角膜大体情况,并于术后4、8、13、17、22周各处死3只动物,取术区角膜组织,分别送HE染色组织病理学检查,冰冻切片后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查,第22周的标本送透射电子显微镜检查。结果实验一:1.临床观察发现,兔眼上方球结膜于术后1周内充血较明显,肉眼见结膜下有浅黄色的致密组织。随着时间的推移,浅黄色的致密组织颜色逐渐变淡,术后6周时上方球结膜与周围结膜组织外观相同。2.组织病理学观察发现,术后3周羊膜组织结构完整;术后5周羊膜仍呈条带状,开始溶解;术后8周残留羊膜碎片;术后12周羊膜基本溶解、吸收,局部残留疏松淡红色组织;术后16周羊膜完全溶解、消失。炎性反应细胞以浆细胞、单核一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为主,术后3周炎症反应达高峰,随后炎性细胞数目逐渐减少。3.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发现,羊膜移植后的12周内,在红色荧光背景中均可见黄绿色荧光羊膜条带。实验二:1.临床观察发现,术后1周内球结膜充血、水肿明显,肉眼和裂隙灯下无法辨认浅黄色的羊膜组织。观察至4周时,球结膜外观无异常。2.组织病理学观察发现,术后3周羊膜保留完整,大量炎症细胞聚集,主要是浆细胞;术后5周羊膜开始溶解成细条状,浆细胞数目减少;术后8周,羊膜为不连续、厚度不均匀的粉红条带,炎性细胞以单核一巨噬细胞为主;术后12周可见小片状羊膜组织,见少量淋巴细胞;术后16周,羊膜完全溶解、吸收,炎性细胞消失。3.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发现,术后12周内,均可见黄绿色荧光条带。实验三:1.临床观察发现,术后角膜无混浊,但可见埋植区的黄色组织,随时间推移,颜色逐渐变淡,至术后22周时,浅黄色痕迹仍然存在。2.组织病理学观察发现,术后4周羊膜呈均质红染的完整结构;术后8、13周,羊膜组织条状结构较前模糊;术后17周见碎片状的羊膜组织;术后22周角膜基质内存留小片状羊膜组织。角膜结构稳定,无排斥反应。3.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发现,羊膜移植后各时间点,红色荧光背景中均可见黄绿色荧光条带,随着时间延长,黄绿色荧光较前减弱,无黄绿色荧光渗漏。4.透射电镜观察发现,融合于角膜基质中的羊膜基质胶原纤维成分较不规则,羊膜周围的角膜基质超微结构未发生明显改变。结论本课题研究了羊膜移植于不同眼组织后的转归及初步探讨了影响因素,结论如下:1.羊膜移植于结膜组织下存留时间达12周,羊膜移植于巩膜基质内可存留12周,甚至更长,但术后16周时羊膜完全溶解、吸收。局部组织发生慢性炎症反应,但成纤维细胞增生不明显。2.羊膜可以作为良好的生物工程材料,治疗睑球粘连、结膜缺损或巩膜缺损,避免青光眼手术瘢痕形成等眼科疾病。3.羊膜移植于角膜基质后,部分羊膜与角膜融合。整合于角膜基质中的羊膜不会引起角膜排斥反应。提示:羊膜可以作为角膜组织重建的材料,修补角膜缺损。4.移植环境、手术操作等均可影响羊膜在组织中的转归,其中移植环境起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