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世纪50-60年代住宅区持续性利用研究

来源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0tmd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北京城市发展速度的加快,城市的许多旧住宅,尤其是20世纪50-60年代的住宅区正面临着被拆除重建的状况,这不仅损失掉许多有价值的建筑和具有特色的城市风貌,更割裂了北京城市发展的空间形态。论文以这个时期的北京城市住宅为研究对象,反思在城市大规模更新中对旧住宅区应有的态度。 本文建立在作者对该时期住宅区大量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该时期住宅区作为一种重要“城市资源”的多方面价值,并从城市的角度来探讨其持续性利用问题,通过一系列的策略达到培育和加强城市多样性的目的。 论文以问题为导向,主要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以第二章为主体)首先对该时期住宅区进行了全景式的分析,力图建立一个对其完整、清晰的认识。最后总结了旧住宅区在使用了50年后所存在的问题,并归结在社会、经济、城市物质空间以及生态四个方面,确定了贯穿论文始末的四个研究层面。 第二部分(第三、四、五章)针对前文提出的问题,首先建立一个原则来控制解决问题的方向。之后从城市的宏观视角来分析旧住宅区的持续性利用问题,并提出城市多样性是持续性利用所要达到的目标。为了达到这一目的,论文建构了持续性利用的研究层面、原则以及评估指标,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实现培育和加强城市多样性所要采取的策略。 整篇论文的研究旨在强调旧住宅区对于北京城市的重要“资源化”价值,并认为对旧住宅区的持续性利用不仅仅要满足居民的正常使用,重要的是要融入到更为丰富的城市生活,并塑造完整而非割裂的城市形态。
其他文献
多年来,小城镇住宅建设多数采用砖混结构,需要大量的粘土砖产品供应。然而制造粘土砖,需要吞噬大量耕地、消耗大量矿物燃料,污染空气和破坏坏境。小城镇传统民居中存在着多样的非
解构就是对既有关系、结构进行质疑、分解以至重组的思维方式。解构的思辨常常可以展现出打破常规印象的设计思路,从而它也经常可以带来别致、新奇的艺术效果和启迪创新思考
规划管理在城市规划工作中有着勿庸置疑的重要地位。在总体规划的实施与管理中,如何面对纷繁复杂的现实情况运作城市资源,调节城市建设中各方主体的利益平衡,在执行规划长远目标
在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私人汽车已经开始大规模的进入普通百姓家庭,汽车已经逐渐成为城市居民新一代的生活必需品,这就对城市住区的使用功能和构成形
安徽地处华夏腹地,襟江带淮,西承中原,东附沿海,是回族重要聚居地之一,更是是伊斯兰教陆路与水陆两种传播路径的交汇之地。安徽回族在发展过程中由于长期处于汉语区环境之中,
本论文从不同时期、不同类型、不同场所中的公共性阶梯的空间形态入手,着重探讨阶梯的精神功能表达作用及特征。开篇从阶梯的概念及特征谈起,针对“阶梯”一词具有多个指代对象
自改革开放尤其是1992年以来,我国国内、国外的经济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机制逐步建立和完善,开放程度日趋深化,我国在国际上的经济地位正逐步提高。随着经济的
“屋顶在我们的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最原始的建筑物只不过是个屋顶而已。”这个简单的“屋顶”成为一切建筑艺术的原点,更是不可或缺的建筑构成因素。建筑艺术的卓绝表
论文通过现场测绘、匠师访谈、电子建模等方式,对福建永安青水民居进财祠的建构及其更新展开探讨,重点分析了进财祠的木构节点,结论如下:  第一,复合的结构类型。进财祠具备穿
老龄化问题是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老龄化速度逐年上升,兼顾老年人退休休闲生活日益丰富现象,提供适宜老年人活动的休闲空间随之成为一项首要工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