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情感性是艺术的一个审美特征,在艺术创作和艺术欣赏中,情感始终起着重要作用。许多优秀的绘画作品便是以独特的情感表现,在绘画史上占据了重要地位,并拥有很高的研究价值。这种情感表现能力,需要在绘画过程中不断沉淀和培养。尤其要在素描学习中,培养和发掘这种表现能力。专业美术教育的目的是向学生传授美术知识和技能,发展和传播美术文化。它的教学内容和普通美术教育相比较,具有严谨性和连续性。中等专业美术教育阶段的素描教学,是学生系统接受美术教育的开端。这个阶段接触到的美术知识结构,直接影响着学生今后的发展。这个学习的关键期也正是面临的升学压力最大的时期,即高考的前期。由于种种原因,高考成为全国性的大考试,再加上近几年来,美术高考生总数的居高不下,导致应试教育的苗头在美术教育界蔓延开来。在应试教育这个大环境的影响下,大部分学校和美术培训机构过分注重素描技能传授和训练,忽略了学生的感悟力与灵性,忽略了作品中情感的融入。再加上多年来美术高考的形式、内容和评价标准没有大的变动,这就为应试美术教育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条件。在这种应试环境下,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创造力。平时照抄物象和画页成为习惯,离开实物就不会画画了,这样的学生不会是高校想要招收的人才,也不会为我国的美术事业做多少贡献。那么怎样才能改变这种情况呢?我们可以先从造成这种情况的根源上寻求解决办法。“应试”:以应付各类考试为主要目的的行为。首先是考试,美术高考,科目可以增多,如把素描写生、素描临写、素描默写和素描命题创作等都作为考察科目,这样高校在选拔人才的时候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类型的人才。当然在评分标准上,也要做出调整,不要把基本功作为唯一标准,写实能力强、创意好、画面感人等都可以做为附加分的依据。其次是行为,教师在组织素描训练的时候拒绝单一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画面表达能力,让学生主动去探索素描绘画的价值和意义。教学目标着眼于学生的艺术成长,使学生真正学会画画,学会表达。本文通过调查,案例分析,观察,实验和文献研究的方法,阐述了中等专业美术教育中的素描教学中的应试现象,及其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由此引申出学习素描的意义和素描中的情感表达的价值。由此得出情感性是艺术的本质属性,并且为了改变应试现状,培养真正的美术人才,提出教学观念和高考评价标准调整的意见和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