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鲁迅小说《药》以短小的篇幅、深入的叙事,一直以来吸引了无数的读者和研究者,结合多年的研究成果来看,在《药》的小说主题、线索结构、人物命运甚至意象语言方面都已经取得了实质性的研究进展,但是对于鲁迅小说《药》的相关图像改编的研究却相对较少,关于《药》改编成的连环画和文中插图研究对于鲁迅作品的研究是必不可少的补充,对于鲁迅作品《药》改编的图像研究既契合当下的文化环境,又能拓宽已有鲁迅及其作品研究和当下的鲁迅作品图像研究。小说《药》是鲁迅先生的力作,后世丰子恺、赵延年、范曾、丁聪、陈逸飞等画家以此为文本基础创作了很多图像作品,丰子恺擅长绘漫画,他为《药》绘作的连环画,深入时代背景、富有时代特色;陈逸飞擅长油画技艺,他将内心的江南想象带入《药》的连环画创作中去;赵延年以木刻的木味刀法细绘《药》的插图;范曾以国画线条的简繁应用,描画小说《药》的人物情节;丁聪善于用漫画的笔,传达讽刺的力度,他为《药》绘出了讽刺之外的悲悯心。中国电影蓬勃发展起来后,鲁迅作品纷纷被改编成剧本,并且变成了屏幕影像,电影《药》就是鲁迅小说改编成电影的尝试之一。本论文以叙事学视野下的文学与图像关系视角,对《药》图像的演变进行分析和解读,试图探究和分析图像背后的独特“意味”以及图像叙事与语言叙事之间多重互文的关系。首先,《药》图像改编作品的种类,大体有漫画、插图、木刻、连环画、电影等几种形式,并通过抽象、特写、隐喻等艺术手法呈现。其次,图像以语言为依据,选取最具孕育性的顷刻进行刻画,以突出文本的重点。透过图像我们还可以捕捉到时代风云的变化,看出时代环境背景对于画家的影响、对于鲁迅作品的阐释的异同,也可以显示出图像的证史功用。通过探讨《药》改编的连环画和原著的关系,连环画《药》的脚本和绘图的关系,分析语言与图像之间之间互文或互补的内在关联。文字和图像各自尤其擅长的表达功能,唯文是从、因图废文的观点都是不可取的,我们可以利用二者各自的优势和他们互文的特点,丰富解读鲁迅作品的视角、范围及影响,从而构成鲁迅接受史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