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寡母(主要是嫡主母)是唐代社会中一个较为特殊的群体。作为寡妇,她们在家庭中的地位与作用不同于夫在家庭的妇女;作为母亲,她们与子女,特别是与儿子的关系,与父在家庭的母亲与儿子的关系也有所不同。本文将唐代寡母作为研究对象。试图从多角度、多方面,深入了解寡母的生活。这一课题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入了解唐代妇女的生活,而且对当今社会中,解决单亲家庭中出现的问题,具有借鉴意义。
本文第一章主要依据墓志对唐代寡母情况进行了分析。从存在状况来看,唐代社会寡母众多。寡母们绝大多数选择寡居,而不是再嫁。寡母众多的原因有三,一、唐代妇女保守的贞节观;二、唐代中青年男性较高的死亡率;三、老夫少妻的婚姻模式。
本文第二章主要叙述唐代寡母主持家政、参与社会生活的情况。主持丈夫丧葬事宜与主持家产处分是寡母主持家政的两个方面。由于代夫主政,寡母在主持家政时的地位与作用不容小觑。同时,寡母也不同程度的参与了社会生活,这种参与只是基于维持家庭生计的需要,并不足以说明她们比其他妇女社会地位高。
本文第三章主要叙述寡母训育子女情况。寡母训育子女既具有儒家教义与法律的支持与保障,自身也具有一定的素养;寡母训育子女有其特殊性,寡母在训育儿子的目标,即改变家庭境况上,与儿子更容易达成一致;寡母训育儿子的内容主要在道德、学业、仕途三个方面,训育女儿的内容主要是三从四德。
本文第四章主要叙述寡母宗教信仰情况。唐代寡母绝大多数信仰佛教,有些寡母达到痴迷程度。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唐代社会舆论对寡母的要求、寡母贫困的物质生活及孤寂的精神世界都使寡母极易被佛教俘获。由于寡母对子女有重要的示范作用,寡母的宗教信仰必然影响到其子女。
本文第五章主要阐述了唐人的“寡母观”。唐代社会对寡母守寡的态度是鼓励与支持的;同时,对于寡母再嫁也给予了容忍和理解。
总之,唐代妇女的贞节观仍然是传统、保守的,相当多的寡母选择了寡居生活;无论是在主持家政、参与社会生活方面,还是在训育子女方面,寡母对家庭与社会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寡母的精神世界是痛苦,寂寞的,这使她们大多与佛教结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