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国家战略转变、社会结构转型不断加剧、经济体制和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入、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逐步推进,基于长期人力资本投资而形成的高端劳动力群体——高校毕业生,将成为实现中国梦想、建设美丽中国的核心力量。近年来,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萎靡不振的大环境下依然高速增长,但就业率却没有随着经济的发展而持续走好,甚至伴有下降的趋势,尤其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更加复杂严峻。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尤其是毕业离校未就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成为政府、学校、社会都普遍关注的问题,是我国社会稳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急需面对和解决的问题。可雇佣性是欧美国家衡量评价专业教育机构培养效用的重要指标。可雇佣性能力的不足,会严重影响到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基于此,加强大学生可雇佣性能力的研究、提高大学生可雇佣性能力是解决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重要举措。目前国内对大学生,尤其是毕业离校未就业的毕业生,可雇佣性能力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并没有形成一定体系。在这种背景下,本研究从山东地区随机选择了13所高校,并以通过各高校就业指导中心向其学校2013届已经签约的和未签约的准应届毕业生发放和回收问卷的方式,收集数据进行分析研究。本研究共发放问卷2600份,回收2090份,回收率为80.38%。笔者通过资料收集、问卷调查、采访记录等方式,综合运用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知识,在对山东高校毕业生可雇佣性能力与一次就业选择关系调查研究的基础之上,从可雇佣性视角来审视山东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相关问题。探究结果表明,山东高校毕业生可雇佣性能力在毕业离校已就业和毕业离校未就业的毕业生之间存在差异,且其在不同就业去向、不同获得就业信息途径等情况的毕业生之间也存在差异。本文同时探究了山东高校毕业生毕业离校未就业的原因,发现可雇佣性能力在选择不同毕业离校未就业原因的毕业生之间也存在差异。根据研究结果,本文针对性地建构了大学生可雇佣性能力开发体系模型,并依此为高校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教育提供参考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