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阎锡山于1917 年到1937 年在山西推行的村本政治,是民国时期国家政权自上而下对乡村社会进行治理与建设的典型之一。阳曲县作为当时山西省会,是山西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且是村政建设的第一批试点县之一。以山西村本政治为研究对象,选取阳曲县为个案,通过对村政在阳曲县推行过程与结果的分析,考察了村政推行对山西农村产生的作用与影响。
将村政建设中政治方面的内容分为两个部分来阐述。首先,是以国家权力在乡村社会的下沉为视角,对阳曲县清查户口、区村编制、村公所与村民会议的建立、村长的职责与选任等进行阐述与分析,再现了二十世纪初山西军阀政权对乡村社会行政控制加强的过程。其次,从社会秩序调整的角度来看,在省当局的主导下,新建立的乡村政权通过整理村范、制定村禁约、建立村民团体和提倡“村公道”与“村仁化”对乡村社会秩序进行了整顿与调节,以期达到阎锡山所希望的“村村无讼”的目标。
对村政中发展乡村经济内容的论述,主要是通过把山西省当局颁行的相关法规条文与阳曲农村发展乡村水利、植棉、种树、畜牧等经济事业的有关举措及执行情况相结合,分析了这些举措对发展农家经济的促进作用与实际成效。
村政的内容还包括发展乡村教育与改良社会陋俗。就阳曲县发展乡村学校教育的实际情况来说,村政推行中乡村小学校举办了不少,但由于经费、师资等匮乏,效果并不理想。就禁烟与禁缠足来讲,山西当局特别是阎锡山进行了大力推动,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由于外部环境与村民认识的局限,并未彻底解决这些问题。
阳曲村政建设的过程充分体现了以下特点:运用国家政权,广泛调动乡村社会力量,并注重道德教化来推进村政建设的顺利进行。阳曲村政建设建立了现代化的乡村行政组织,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乡村经济的发展,推动了乡村教育的进步,改良了社会生活陋俗;但其指导方针、实施过程及组织实施者本身都存在着许多问题。山西村政对乡村社会的影响主要是国家政权向乡村社会的进一步渗透,强化了军阀统治基础,却没有改变乡村社会的生产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