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主要通过马克辛·洪·金斯顿 (汤亭亭)半自传体作品《金山华人》中主人公一家四代人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噩梦般的经历来探讨华裔的美国梦。美国梦是美国生活和文学中常见的主题,它源自于美国的殖民时期,鼓励当时的人们靠双手积极乐观地不懈追求与实现自己的梦想。
汤亭亭是当代美国文坛最著名的女性作家之一。《金山华人》是她的第二部作品,于1980年发表,并立即赢得全美非小说类图书评论奖。《金山华人》这一书名蕴含着浓郁的地方、种族和性别色彩,是对华人为美国的发展所做出的巨大贡献的礼赞与再现。
基于后殖民主义理论家霍米·巴巴的理论,本文试图挖掘华裔的美国噩梦的表现形式以及解决途径。作品中每个主人公所追求的美国梦不尽相同,但归结起来不外乎物质领域的追求和对精神自由的渴望。他们的终极目标都是为了实现作一名富裕、民主、自由的美国人的梦想。《金山华人》中许多华裔改头换面,在外形上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剪掉了长辫,穿起了洋装,但是由于肤色不同以及少数族裔的身份,使得他们追求美国身份的梦想最终破灭。与此同时,为了金钱,他们在精神层面上出现了人性的扭曲,畸形的人际关系和变态的人格。男性的去男性化,以及女性生活的艰辛,都使得他们身心疲惫。
本文共包含五个部分。在第一部分“引言”中简单介绍了作家汤亭亭及其作品《金山华人》,并指出本文的创新点以及后殖民理论综述。
第一章分析了家族中代表不同阶层的几代男人为不同的美国梦奋斗的历程。夏威夷甘蔗种植园里的曾祖父、太平洋铁路建设工地上的祖父、纽约洗衣店里的父亲以及越南战场上的兄弟。他们生活与奋斗的艰难与他们从村民那里听来的美国天堂般的生活形成鲜明对照。
第二章从种族和社会的角度探讨了华裔处于被边缘化“他者”地位的原因和表现。不公正的法律和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性使得华人处于“无声”状态,不得不面对一切文化身份危机。他们一直以来为之奋斗的美好的美国梦注定要演变成一场美国噩梦。
第三章从性别的层面考察了男性性别的扭曲和女性的困境。男性在美国的单身生活和被迫从事的女性工作使得他们丧失了本来的英雄主义气概。“美国梦”也失去了它本来积极的一面。而深受种族主义和男权中心主义双重压迫的女性,其美好的梦想最终也变成了梦魇。
基于以上三章,论文最终得出以下结论:几代华人美国梦想的破灭充分体现了华人在美国并非身处天堂,而是深陷困境,是种族主义和男性中心主义的压迫,使得华裔的奋斗史变为了血泪史。只有像霍米·巴巴所说的那样,将东西方文化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建立文化交流的“第三空间”,从而战胜不平等的社会现象和司法制度的虚伪性,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华裔在美国长期以来所遭遇的磨难和不幸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