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过去的几年中,中国社会中的不稳定因素呈现出增长态势,其重要原因之一是大规模的环境污染。地方政府通常实施不符合环境标准的项目。这种做法不仅破坏了生态环境,同时也严重损害了人们的健康。中国公民似乎不愿意容忍这种污染,并经常表达他们的反对意见。因此,本文聚焦于影响中国公民参与健康相关的环境行动的意愿的可能因素。然而,公民采取行动不仅仅只是为了表明他们对可能造成严重污染的项目的反对。这种(再)行动(主要是示威和抗议)也被认为是公民积极参与环境问题决策过程的一个标志。这使本项研究的第二部分成为焦点,它主要描述了公众参与对(可持续的)环境政策制定的贡献。这项研究从分析中国的文化和政治背景开始。就文化背景而言,本研究试图对文化与中国公民参与健康相关环境行动的意愿之间的可能联系提供见解。本文详细阐述了五个文化理论,即霍夫斯泰德文化理论,罗兰·英格尔哈特的世界价值观(分析),施瓦茨文化价值理论,GLOBE项目和迈克尔·明科夫的研究。由于这些文化研究之间的显著相关性,本文分析了基于Hofstede和Inglehart模型的中国文化语境。在分析两种文化理论之后,本研究还分析了具有广泛深远影响的中国哲学——儒家思想,以便确定可能植根于这些哲学并在健康相关环境行动中发挥作用的环境价值观。由于本文中的文化分析和中国哲学不能提供足够的线索来解释健康相关的环境行为和文化之间的关系,因此,本文试图通过两个进路——环境友好行为和文化语境下的前环境行动来进行阐释,特别是Hofstede的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维度,权力维度。因为这些维度是关系最为紧密的,而它们也是文献中提到的唯一的在环境行动方面的维度。研究表明,与集体主义社会相比,个人主义社会更倾向于采取反对污染的行动。正如第二项研究明确指出的,在集体主义国家,鼓励公民采取某种行动的重点应该在激励整个社会,而不是试图激励个人(如家庭能源消费)。关于政治背景,该研究揭示了可能影响中国公民参与相关环境行动意愿的大多数因素。在该部分中对法律和政治行动作出了区分。在法庭上行使法律诉讼,由于成功率太低中国人并不经常实行。相比之下,政治行动,即示威或抗议,更经常被作为一种手段来对抗可能威胁人类健康的污染。在政治背景的开始,本文分析了可能对中国公民产生重要影响的几个基本的方面,即国家的政权结构,领土分裂,司法和选举制度和干部评价制度。此后,除了中国制度的基本方面,研究首先考查可能影响公民环境行动的个人特征,同时考查了国家层面非常必要且起到互补的因素,例如机构,媒体,互联网和通信技术的作用,非政府组织,污染企业和律师的作用。研究表明,与健康相关的环境行动的主要驱动因素是污染,更具体地说是关于污染对人类健康可能产生的消极后果的信息和知识,而根据进行的访谈,公民直接受到发展的潜在影响是同样重要的。此外,本文还指出,系统的互补方面的一些基本要素可能对中国公民参与健康相关环境行动的意愿产生重大影响。然而,国家层面的间接或直接限制将这些互补方面的积极贡献限制在公民采取与健康有关的环境行动的动机上。分析的第二部分涉及公众对(可持续)环境政策制定的贡献。在中国,公众参与政策制定似乎还不太成熟,它还必须克服几个障碍,例如:由于法律和法规薄弱而无效的政策框架,以及其吸引大多数公众参与进来的低效耗时又常规的参与方式。就框架而言,所进行的分析表明,公众参与方式应该改变,应该被更严格和准确地记录。然而,这些考虑必须由国家立法部门通过设计一个适当的法律框架来实现。关于公众方面,文章提出了一些需要考虑的因素,以便公众更好地参与进来,如实施在线参与。最后,为了更好地在中国的社会政治语境下整合公众参与的实施途径,文章还分析了中国的文化特征以及政治制度。关于可持续的环境决策,公众参与的确可以提高最终成果的质量。从某种意义上说,公众参与意味着通过建构“可持续性”概念下的社会,环境和经济支柱之间的平衡,实现可持续发展。关于公众参与的行为,实施者应最终达成一项联合决定,这是参与成员之间需求和利益权衡的结果。通常,在没有公共代表的情况下,决策大多是基于经济绩效,而不考虑环境,最终破坏了可持续发展和人类健康。由于公众对环境更加关注,公众参与可能通过将社会和环境要素纳入决策过程而产生更可持续的解决方案。然而不可否认,公众参与虽然不一定能够实现可持续性,但有利于实现可持续性的概率肯定在增加。可持续环境政策制定和公众参与之间的联系是复杂的。公众参与的过程包括间接促进可持续解决方案发展的一些因素。例如,通过公众参与,公民将有机会了解环境问题,或者他们将能够监督项目的进展或提出他们对潜在方案的反对等。这些考虑限制了对经济绩效的单方面关注,将关注潜在发展(由公众代表)的其他方面,聚焦在最有可能与社会环境利益相关的方面。随后,为了验证理论研究的结果,本研究提出并阐述了在中国引起重大社会影响的六起案例,如2007年厦门PX项目,2013年昆明反PX项目,2014年茂名反PX项目,2007年六里屯垃圾焚烧厂案例,2009年番禺焚烧厂和2008年平望焚烧厂案例。此外,为了使研究结果更加可靠,并获得更多的信息,还进行了专家访谈。本文件的下一部分涉及一些讨论,其中主要是案例研究的结果。将案例描述和访谈结合在一起,而最后一部分总结了结果,并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