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言学界对话语中的评价现象的关注始于上世纪70年代,尽管这些研究所使用的术语不尽相同,但都从不同的角度考察了评价现象(刘世铸,2010)。上世纪90年代,由马丁及其同事提出并确立的评价理论从语义学的角度把评价资源系统化,进一步丰富并发展了韩礼德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人际意义框架,相关研究在国内外呈方兴未艾之势。评价理论包括三个子系统:态度、介入和级差。态度系统关注情感表达、行为判断和事物鉴赏,介入系统调节说话人的观点和态度,级差系统对态度介入程度的分级资源,这三个系统为本文分析政治演讲提供了理论依据。政治演讲是演讲者表达政治观点、宣传政治主张的重要手段,在政治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政治演讲中同样蕴含着丰富的评价资源,演讲者利用这些评价资源来表达立场观点,影响公众,力图获得公众信任。在2017年法国总统大选中1,极右翼政党国民阵线主席马丽娜·勒庞(以21.7%的支持率位列第二名,第一名是马纽埃尔·马克龙,获得23.7%的支持率)在第一轮大选胜出。而一位民粹主义的选举人在进入第二轮总统大选,震惊了法国、欧洲甚至世界。基于这个历史背景,本文将评价理论运用于马丽娜·勒庞在2017年3月至4月在法国的15篇政治演讲,分析马丽娜·勒庞的政治演讲中的评价资源和各种评价手段的应用,旨在揭示其政治演讲中评价资源的分布模式,并探索她如何利用评价资源实现特定的政治目的,获得公众的支持。本文主要分为四个章节:第一章主要提供了评价理论和政治演讲的概念和理论基础;第二章是方法学和语料的选取构成;第三章从评价理论角度,结合具体实例,分析了语料中不同评价资源的的分布,以及评价手段的应用;第四章主要阐释了马丽娜·勒庞的政治演讲的特点和手段,并结合时代背景,找出马丽娜·勒庞在2017年法国第一轮总统选举中的获得较高选票的原因。本文通过数据分析和内容分析的两个层面的阐释,展现了政治演讲人如何利用评价资源获得民众支持,对评价理论和政治演讲的研究有一定启示作用,并且有助于读者更好的理解政治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