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人类活动影响,松花江下游沿岸湿地水文条件发生显著变化,导致湿地生态系统退化。本论文以松花江下游沿江湿地自然保护区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研究区的气候、水文条件,以及生态系统现状,在水文网络勘查的基础上,建立研究区完整的湿地水文数据库;充分利用水文数据库,现有的沟渠、河道和水利工程措施,实现湿地水文连通性的构建和恢复;然后,根据连通性指数、水位、淹没面积、蓄水量开展连通性恢复效果评估;最后根据结果对方案进行优化,实现反馈式调节设计方案。通过研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人类活动和农牧业发展割断了河流与湿地的水力联系,近年来沿江湿地来水大幅度减少、地下水位严重下降直接造成的湿地水文连通性下降,湿地破碎化、孤岛化,进一步导致湿地面积大量萎缩,生态类型发生不同程度的退化,湿地生物多样性下降、生态功能严重受损。(2)采用一些列工程措施提高湿地水文连通性,并对水文连通性恢复效果进行评估。水文连通性恢复工程实施后,整体连通性(Integral indexof Connectivity,HC)和可能连通性(Probability of Connectivity, PC)都随着距离阈值的增大而增大。HC的平均值由0.062上升至0.374,PC的平均值由0.083上升至0.379。水位数据统计分析表明,湿地的水位显著上升,平均水位由1.5m上升至2.4m。湿地的淹没面积增加,由原来的2.21×106m2上升至2.72×106m2。通过不同水位淹没情景分析结果表明湿地蓄水量由7.19×106m3上升至11.7×106m3。(3)通过计算整体连通性指数(HC)、可能连通性指数(PC),得到景观中各斑块对景观连通的重要值,这些斑块均具有较大面积,且大多是长条性,起着连接性廊道的作用,重要斑块几乎都位于研究区的河道和江上。因此在制定恢复方案时,应优先考虑这些重要湿地斑块的恢复,进一步优化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