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出猜想与假设是科学探究的核心环节,同时又是学生认识事物(现象)的第一步自我式判断,是使学生思维发散的最为活跃的阶段。了解学生在科学活动中是如何进行猜想与假设的,有哪些因素影响学生的猜想与假设,学生猜想与假设时遇到的主要困难等情况对于搞好探究式教学非常重要。因而关于中学生猜想与假设思维活动方面的研究对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改进中学物理教学、推动当前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般说来,学生总是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猜想与假设。为了深入了解中学生在科学活动中进行猜想与假设思维活动的真实情况,本研究以物理学科为背景,以初三和高二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精心设计调查问卷以及两个真实的问题情境,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在湖南省洞口县随机选取四所中学的224 名中学生进行了关于猜想与假设思维活动的调查研究,获得了比较全面、详细的第一手资料。然后,我们对问卷调查和访谈所得信息进行了比较深入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所选的样本中:(1)中学生主要采取类比、观察与实验、直觉与想像、溯因推断以及归纳与演绎等策略提出猜想与假设,其中前三种策略使用频率最高,而且不少学生在同一问题中同时使用多种策略提出猜想与假设。(2)总的看来,高二学生与初三学生在猜想与假设方面的差异不明显,其中初三学生提出猜想与假设的数目略多于高二学生;初三学生比高二学生更喜欢通过形象思维提出猜想与假设;虽然高二学生比初三学生更能洞察到问题的本质特征,但是就猜想与假设的质量和深度方面而言两者几乎没有什么差异。(3)男女生差异并不明显,其中男生提出猜想与假设的数目略多于女生;男生比女生更敢于对问题提出质疑;但在提出猜想与假设的质量和深度上两者基本相当,没有什么差异。(4)在猜想与假设方面,普通中学的学生并不比重点中学的学生差多少,个别学生甚至表现更为出色。学生的物理成绩影响猜想与假设的质量和数量,其中物理成绩优秀的学生大多能通过适当的分析思考,提出较为合理的猜想与假设;而物理成绩较差的学生提出猜想与假设的数量、质量均较差。(5)在真实问题情境中,大多数学生能通过“猜想与反驳”过程优化自己的猜想与假设,他们通过实验、观察以及主试的追问,能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思考,提出猜想与假设,并能质疑自己猜想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能放弃不合理的猜想与假设,或修正、补充自己的猜想与假设,从而提出较为科学合理的猜想与假设。(6)中学生提出的猜想与假设存在肤浅性、片面性和模糊性等缺陷。(7)先入为主,错误观念干扰、不恰当类比、认知结构不合理、不注意隐蔽因素、缺乏发散思维能力等因素影响中学生进行猜想与假设。总之,通过调查研究,我们发现中学生猜想与假设的水平不高,有待于通过科学教育来培养和提高。本论文是结合教育学、心理学以及现代物理教学理论,对中学生猜想与假设思维活动进行的一次初步研究。并在此基础上,结合笔者的教学体会和经验,提出了一些不成熟的教学建议,为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猜想与假设能力提供一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