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听、说、读、写是语言学习的四个方面,也是学生学好英语必备的四项基本技能。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广大教师往往比较重视学生读写能力的培养。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说的能力培养也日益引起重视。而学生的听力训练却是一个相对薄弱的环节,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许多教师认为学生可以通过自觉或不自觉的模仿等途径来提高听力,从而忽略了教师的指导作用(Mendelsohn,1984;Oxford,1993)。因为这些教师认为听力理解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认为只要让学生充分接触口头语言就能使学生提高听力。令人欣慰的是,现在许多学者已充分认识到听力能力培养在语言习得中所起的关键作用(Asjer,1969;Krashen&Terrell,1983;Byres,1984;Rost,1990,2000,2002)。但就英语听力教学来说,无论理论研究方面还是实际操作方面,教师们做的仍然不够。尤其是在高职院校中,由于生源质量、教师教学研究及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原因,英语听力教学更是不尽人意,听力教学通常是被当作听力测试来进行,教师们很少对学生进行专门的听力训练指导。如此一来,职业院校的学生在英语听力过程中经常会觉得无所适从,从而产生挫败感。结果是学生虽然经过了长时间的语言学习,听力技能仍得不到提高。针对上述现象,本文以图式理论和听力理论为依据,通过一个听力测试和一个问卷调查,旨在探索图式理论与听力理解之间的关系进而探求在高职英语听力教学中提高学生听力理解能力的有效方法。“图式”这一概念最早是康德在其著作《纯粹理性批判》(1787)中提出的。现代图式理论中的“图式”起源于心理学家巴特莱特的《记忆》(1932)一书。巴特莱特证明了人们的感知、理解和记忆能力均受到基于个人已有知识所形成的某些预期的影响。他用“图式”一词指代已有知识组织结构中的基本单元,认为“背景知识在语言理解中所起的作用被称为图式理论”(1932)。后来一些学者,如鲁梅哈特、安德逊、明斯基等人,又对图式理论作了不同的定义并从多个角度进行拓展与完善。他们也将这一理论应用于外语教学的研究中,但主要是研究该理论在母语听力教学及第二外语阅读教学中所起的作用。(Long,1989)为了探索图式理论与听方理解之间的关系进而寻求提高学生听力理解能力的有效方法,作者在本研究中进行了一个一个听力测试和一个问卷调查。受试者为来自山东丝绸纺织职业学院一个服装设计班的30名学生。实验结果表明:听力教学不应仅仅侧重对语言知识的解码,缺乏社会文化知识、上下文知识都可能成为听力理解成功实现的障碍。实验证明:提供了相关背景知识或原先就具备相关的背景知识会促进听力理解。另外本研究还发现:不具备基本的听力策略、听前准备工作不充分、学生的学习动机不强烈或不正确亦可能成为影响听力表现的不利因素。本文探讨了图式理论在高职英语听力教学中的作用,得到以下启示:第一,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做好听前准备工作,包括扫除生词障碍,提供相关的背景知识;第二,在听力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应注重激活学生的已有图式,更要注重帮助学生有效地建立新的图式;第三,在日常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听力策略、元认知能力以及学习自主性;第四,教师还应重视指导学生进行大量的泛听、泛读以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世界知识(图式)。希望本研究能对目前高职英语听力教学产生积极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