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已有研究者对中药源、乳酪、白酒糟醅、极端环境和土壤来源芽抱杆菌进行了分类和资源调查研究,但尚未有对拮抗芽孢杆菌进行分类和资源研究的报道。通过分类研究揭示拮抗芽抱杆菌的生物多样性及其系统发育地位,对深入发掘、保存及合理利用芽孢杆菌种质资源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研究从中国江苏省、黑龙江省、海南省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采集到不同生境土样28份,利用传统方法,分离鉴定到1593个芽孢杆菌,并从中筛选出了545个对植物病原真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和病原细菌(Xanthomonas oryzae pv. oryzae)有良好抑菌活性菌株。从各省区不同地区挑选具有良好抑菌活性的芽孢杆菌330个,运用ERIC-PCR扩增其基因间重复序列,对指纹图谱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在78%的相似度下各地区拮抗芽孢杆菌被分为若干群,最多的新疆阿克苏地区被分为16个群,最少的海南地区被分为10个群,说明拮抗芽孢杆菌在各地的分布具有很好的多样性。进一步分析数据发现,选出的拮抗菌大多数集中在解淀粉芽孢杆菌群(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group)、枯草芽孢杆菌群(B. Subtilis group)、短小芽孢杆菌群(B. pumilus group)和巨大芽孢杆菌群(B. megatrium group)。对于不同省区的拮抗芽孢杆菌,南部主要以B. megatrium group为主,北部和西部主要以B. pumilus group为主,而东部由于分离菌株较少没有找到拮抗菌;同一省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不同地区,拮抗菌优势种群不一样,南疆地区B. amyloliquefaciens group分布较少,而北疆地区B. megatriumgroup分布较少。不同生境对于拮抗芽孢杆菌的分布没有特别影响。从330个具有良好抑菌活性的芽孢杆菌中,选取对病原真菌的抑菌圈达到25mm以上,对病原细菌的抑菌圈达到30mm以上的24株有较高抑菌活性的菌株,进行形态学,生理生化学测定,并扩增了其16S rRNA和gyrB基因序列,结合它们的ERIC-PCR指纹图谱聚类分析,我们发现,聚类分析结果与gyrB基因序列鉴定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以此说明利用ERIC-PCR旨纹图谱进行多样性分析具有可靠性。本研究同时还对西藏具有拮抗作用的菌株进行了低温适生菌筛选,结果找到2株(RJGP41和CJLC2)能在4℃下生长,25株能在10℃下生长良好的菌株,命名为低温适生芽孢杆菌。结合促拟南芥生长和促玉米种子萌发实验,我们找到菌株RJGP41,CJLC2, GBSC56和NMSL88有较好的促生长作用,且在低温下也能稳定促进玉米生长。经16S rDNA扩增测序,将它们分别鉴定到种:RJGP41属于B. simplex; CJLC2属于B.megaterium; GBSC56属于B. atropheus; NMSL88属于B.cereus。对27个低温适生菌进行抗菌谱测定,结果显示LSSC3 (B.subtilis)具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尤其对病原真菌。这些低温菌具有耐低温和促生、抗菌的双重作用,在农业生产上具有应用的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