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硫石膏-废渣复合胶凝材料的性能及应用研究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ights_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脱硫石膏是燃煤电厂石灰石-石膏法烟气脱硫工艺的脱硫产物,是工业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固体废弃物。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我国烟气脱硫工艺的逐渐采用,脱硫石膏和工业废渣的排放量日益增多,目前未能得到充分利用而成为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因此如何处置脱硫石膏和工业废渣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任务。   本文以脱硫石膏和工业废渣中的粒化高炉矿渣为主要原料,掺以矿物激发剂和化学激发剂,制备了一种新型耐水性好的胶凝材料-脱硫石膏-废渣复合胶凝材料,并对其性能及应用进行了研究。该材料中不仅具有高强、耐水、收缩小等优良性能,而且脱硫石膏利用量高达50%,不仅能充分利用脱硫石膏等工业废渣,达到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目的,而且将脱硫石膏等工业废渣变废为宝,为其资源化利用提供了一条重要的新途径。   本文研究了矿渣脱硫石膏比、不同种类及掺量的矿物激发剂、化学激发剂、原材料的细度及养护方式等因素对脱硫石膏-矿渣复合胶凝材料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矿渣/脱硫石膏比在6:3.5以内,胶凝材料的强度随矿渣/脱硫石膏比值增大而明显提高,当超过该值后,强度增加不明显;适量掺入矿物激发剂和化学激发剂,可以提高强度,缩短凝结时间,但过量反而使强度降低;脱硫石膏越细,凝结时间越短;蒸汽养护可以显著提高早期强度,标准养护强度发展迅速,后期强度最高。并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各因素的主次顺序,确定了脱硫石膏-废渣复合胶凝材料的最佳配比为:脱硫石膏:矿渣:生石灰:激发剂=50:45:5:4。   在脱硫石膏-废渣复合胶凝材料的研究基础上,成功利用50%脱硫石膏配制出抗压强度达40MPa以上的水硬性脱硫石膏-废渣胶凝材料,同时以此配制出M20砂浆和C30混凝土。结果表明:脱硫石膏-废渣砂浆具有较高强度,且后期强度仍有很大增幅;具有满足建筑砂浆要求的抗干缩变形性。脱硫石膏-废渣混凝土早期强度较低,但后期强度发展很快,增幅很大;抗氯离子渗透性良好;抗碳化性较差。合理的配比可以制备出性能较好、满足标准要求的砂浆和混凝土。   本文还运用XRD、DSC-TG、SEM等手段对脱硫石膏-废渣复合胶凝材料的水化产物进行了机理分析,结果表明:脱硫石膏-废渣复合胶凝材料的水化产物主要为C-S-H凝胶、钙矾石和未水化完全的二水石膏。钙矾石与C-S-H凝胶共同构成了硬化体的骨架,残留的未水化的二水石膏作为微集料均匀分散于基体中并被钙矾石和C-S-H凝胶状物质包裹,形成稳定的胶凝材料。
其他文献
本文基于2012—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使用面板数据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检验方法,探讨养老保险对农户收入相对剥夺的影响以及农地流转的调节机制,以期为
郑午昌(1894~1952),名昶,号弱龛、丝鬓散人,以字行,浙江嵊县人。编著出版《中国画学全史》,开中国画通史先河,蔡元培先生赞誉为“中国有画学以来集大成之巨著”。此外其还著有
电动汽车市场的蓬勃发展对锂离子电池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挑战,碳基负极材料由于其安全性问题和较差的倍率性能已经逐渐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相对而言,TiO_2具有较高的工作电压和优异的结构稳定性,使得其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具有较好的安全性能、循环性能和倍率性能。为进一步提升TiO_2负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本论文从纳米化和复合化两个角度出发,制备了三种不同结构的纳米TiO_2,并分别与MoS_2纳米片进行
本文对山东某高校2013-2018级新生共21637人的心理普查数据结果进行统计分析.通过对基于心理普查的UPI数据分析,讨论新生的心理特点,在此基础上进而对大学生心理危机的防范机
过去30年,世界能源大量消耗,出现能源危机,这种形势迫使人们寻求新的各种各样的可再生能源的替代使用。由于热量大、无污染、分布广、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太阳能被视为最有发展
学位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国家非常重视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而中医药事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培养.本文从中医药大学学生管理工作的角度,对2014级中医临床专业班的管理.从基础素质,专业
科学识别老年人健康保障的群体差异是推动健康领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的重要举措.本文根据2014年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数据和对30位老人的深度访谈资料,分析了不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是面向高职院校机电类专业学生所开设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本文在分析《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教学现状的基础上,阐述了信息化教学的内涵并成功将超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