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炭微电解-混凝组合工艺预处理三嗪胺农药废水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sheng200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药废水具有毒性大、浓度高的特点,是目前废水处理领域中难于治理的工业废水之一。历史经验证明,采用单一的生物处理技术,或是单一的物化处理技术处理这种废水,很难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因此,研究科学的预处理技术,是提高此类废水处理效果的重要环节。  以河北某农药厂的生产废水为研究对象,根据微电解法和电解法理论,采用微电解法和电解法进行预处理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对于高浓度、难降解的农药废水采用微电解法进行预处理效果优于电解法,其COD去除率相比于电解法可提高20%左右。微电解法的最佳工艺参数:pH=8.3,反应时间为132h,Fe:C=300:200,采用鼓风曝气。其处理效果为COD的去除率可达60.52%。微电解处理后的废水的可生化性提高。微电解法可不进行pH值的调节,直接对原水进行处理。反应时间应控制在132小时。对于该废水,pH值、水温对于COD去除率影响不大,在现有温度20℃左右、原水pH为8.3左右的条件下,混凝效果满足最佳一条件。COD去除率一般会随着沉降时间的增长而增长,一般在85min以后。一般情况下,絮凝剂投加量的不同会造成COD去除率产生很大差异。本试验证明,对于该农药废水,聚合氯化铝和尤尼克作为混凝剂,COD去除率均是在投加量为2g/L的时最高。搅拌速度、搅拌时间的不同,同样会影响COD去除率,试验最佳初始转速为340r/min,搅拌时间为1min,絮凝转速为150r/min,絮凝时间为15min。微电解法和混凝法只是对农药废水进行预处理,处理后的废水并不能直接排放,还需要后续的处理工艺进行进一步的处理。经过混凝处理后的污水,其COD值降到16000mg/l左右,可以考虑采用生物处理的方法,或通过市政管网,排入城市污水处理厂进行进一步综合处理。  本课题针对河北某农药厂高浓度农药废水的特点,提出不同的预处理方案,以寻求一种合理可行的易于在实际生产中应用得预处理工艺,并对预处理出水进一步处理,最大限度减了轻后续工艺的压力。
其他文献
为确保聚酰胺610微胶囊的生物安全性,本文对其进行了小鼠经口急性毒性试验,Ames试验,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结果表明 :小鼠经口LD50>50g/kg体重,属无毒
生物质能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利用热化学手段将生物质转化为高品位、高附加值的化学品是目前研究的焦点。若产气为主,则生物质气化是一种最具潜力的热化学技术。在生物质气化过程
本文主要对电化学手段,即电极法和改进的微电解法在难降解有机物的处理方面做了一些研究。根据两种方法的性质,选用了不同的物质作为处理对象。在电极法中,以形稳电极为阳极,采
记忆里的那辆车布满铁锈,黄色的泥垢爬满车身,稍微一动就会吱呀作响,可它衰老的身体却承载着宝贵的回忆,叙述着那段滚烫的人生。  小的时候,眼眸里映的是太阳,是散发金光的旭日,大片大片洒在爷爷结实的背上。爷爷的手中则推着辆崭新的自行车,擦得锃亮锃亮的,座位上的垫子也被摆得整整齐齐,垫上一层蓝布,铺得漂漂亮亮的。任再心细的姑娘瞅上两眼,也很难发现任何一处褶皱。  而当他骑上这辆车,便精神抖擞,如利剑飞出
期刊
城市污水厂在运行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污泥,污泥的处置与利用是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污泥处理得好可以作为资源加以利用,发挥其应用的价值,处理得不好会产生严重的二次污染,影响
甲醛(HCHO)是空气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污染物中的代表性物质,对人体具有刺激和毒害作用,且甲醛是潜在的人体致癌物质,多种疾病的诱因。因此,研究出能够高效去除甲醛的吸附-催化剂是控制甲醛污染的重中之重。本文介绍了甲醛的理化性质、存在形态、来源和危害;论述了国内外甲醛去除的研究概况;介绍了活性焦的性质及其在工业中的应用。采用浸渍法制备了
本研究在对深圳福田红树林海湾近岸水域进行生物调查的基础上,选择该水域的优势藻种微小小环藻(Cyclotella caspia)作为实验藻种,并将其分离纯化,研究在纯培养条件下荧蒽对它
本文系统阐述了大中型湖泊水库富营养化的研究理论、方法和原理,及其研究进展和发展方向.并分析了湖泊水库的水文特征—封闭性、温度分层和多功能性,其中着重分析了水体温度
挖泥船泥泵过流部件主要由泵壳、叶轮、前衬板和后衬板等组成。工作环境要求这些部件不仅要承受砂石磨损、卵石冲击,而且还要承受海水腐蚀、气蚀等。在港口、航(河)道的疏浚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