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是一种中老年人多发的慢性进展性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自1817年英国医师James Parkinson首次正式报道“震颤麻痹”以来,帕金森病作为一种独立疾病被人们认识已有190余年,无数的学者由基础到临床从各个角度对本病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在病因、病理、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等诸多领域均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目前认为,PD的临床表现主要分为两方面:(1)运动症状:即早期被人们认识的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姿势步态异常等;(2)非运动症状:即近年来被广泛关注的情感障碍、睡眠障碍、认知障碍、感觉症状、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PD患者合并抑郁称为帕金森病抑郁(PDD) ,其在PD患者中的发生率约为40%-70% ,合并抑郁可能加重患者的睡眠障碍。PD患者发生抑郁、睡眠障碍等非运动症状的病因、神经病理、神经生化基础尚未明确。[目的] (1)以多导睡眠脑电图(PSG)为主要技术方法,观察PDD患者睡眠障碍的临床与电生理特征;并进一步比较与PDND患者睡眠障碍的差异;(2)结合1H-MRS检测分析PD患者的脑组织主要代谢物质的改变的特点;探讨PDD与PDND患者脑组织主要代谢物质改变的差异。[方法] (1)选取符合入组条件的28例PD患者,进行统一的UPDRS、H&Y分期、PSQI、ESS、SAS、SDS、HAMD、HAMA、MMSE评分,参照HAMD评分将其分成年龄、性别、病程相匹配的PDD组(17例患者)和PDND组(11例患者),PDD组中按有入组时是否接受抗抑郁治疗又分为PPD抗抑郁组(9例患者)和PPD未抗抑郁组(8例患者),并分别对其进行连续2次全夜V-PSG监测,取第2晚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所有PD患者睡眠结构、进程参数、睡眠异常行为的特点,并在PDD与PDND两组间进行差异性比较和分析;(2)选取符合入组条件的22例PD患者入PD组和8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非PD患者入对照组,其中PD组按有无合并抑郁分为PDD组(15例患者)和PDND组(7例患者),PDD组中按有入组时是否接受抗抑郁治疗又分为PPD抗抑郁组(7例患者)和PPD未抗抑郁组(7例患者),对PD组进行统一的UPDRS、H&Y分期、PSQI、ESS、SAS、SDS、HAMD、HAMA、MMSE评分,并分别对其进行1H-MRS检测,分析PD组及其亚组和对照组患者双侧海马区脑组织主要代谢物浓度的变化,并对两组的变化趋势进行差异性比较和分析。[结果] (1)PDD患者的PSG检查结果总体呈现如下特点:睡眠潜伏期延长、睡眠总时间缩短、浅睡眠增多、N3睡眠期减少、R睡眠期潜伏期延长、觉醒时间延长。PDD未抗抑郁组与PDND组患者相比,其睡眠特征有以下特点:①睡眠潜伏期延长、N3睡眠期减少、觉醒时间延长更明显;②睡眠效率下降、N1睡眠期及N2睡眠期减少。PDD抗抑郁组与PDND组患者相比,其睡眠特征有以下特点:①总睡眠时间、睡眠效率、N2期睡眠增加;②N3睡眠期、睡眠期转换、总觉醒时间均有减少,R睡眠期减少明显。上述改变的差异除与PDND患者组相比PDD抗抑郁组患者R睡眠期减少有统计学差异(P<0.05)之外,其余各差异的比较均未达到统计学意义(P>0.05);(2)PD组病灶侧较非PD组海马区NAA/Cr与NAA/Cho均有降低趋势,Cho/Cr有升高趋势;PD组症状首发侧较次发(或未发)侧NAA/Cr与NAA/Cho均有降低趋势,Cho/Cr有升高趋势;PDD组较PDND组NAA/Cho有降低趋势,但未见NAA/Cr降低或Cho/Cr升高;PDD抗抑郁组较PDD未抗抑郁组患者海马区脑组织中NAA/Cr与Cho/Cr升高趋势更明显,NAA/Cho有降低趋势。上述比较差异均未达到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PDD组患者PSG检查结果具有如下特点:睡眠潜伏期延长、睡眠总时间缩短、睡眠效率下降、浅睡眠增多、N3睡眠减少、R期睡眠减少或其潜伏期延长、觉醒时间延长;PDD抗抑郁组与PDND组患者相比,其睡眠特征有以下特点:①总睡眠时间、睡眠效率、N2期睡眠增加;②N3睡眠期、睡眠期转换、总觉醒时间均有减少,R睡眠期减少明显。(2)PD患者病灶侧海马区脑组织内NAA/Cr有降低趋势,提示存在神经元功能障碍和细胞膜磷脂代谢异常;PDD抗抑郁组较PDD未抗抑郁组患者海马区脑组织中NAA/Cr升高趋势更明显,提示抗抑郁治疗可能对PD患者有神经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