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现代社会,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金融体系的变化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受到理论界的关注。尤其是近年来,这种持续的关注又包含了金融稳定的因素。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全球范围内金融危机频频发生,几乎是平均每四年就要爆发一次影响力较大的金融危机。从具有代表性的1987年华尔街的“黑色星期一”到1994年墨西哥经济危机,随之而来的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再到1999年的巴西金融危机以及2001年阿根廷债务危机,甚至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这些危机不断加剧并蔓延,带来的损失程度和影响范围不断扩大。由于金融不稳定现象下隐含着巨大的经济成本,所以金融危机一旦被引发,遭受到危机损害的国家则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并且在经济全球化或开放经济条件下,一国金融体系的不稳定也可能会对其他国家的宏观经济发展和金融稳定产生广泛的影响。至此,金融稳定已经成为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之一,对金融稳定相关问题的研究已经成为了重要的研究课题。传统观点认为,金融市场为主导的金融体系较少发生危机,银行为主导的金融体系常常发生危机。20世纪90年代以前多次爆发的银行危机似乎证明了这一观点。但是,20世纪90年代之后,市场为主导的国家开始展露金融危机的端倪,尤其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波及范围和破坏力,让世界各国开始重新审视金融结构与金融稳定的关系。由于金融体系的系统复杂性,对金融结构的划分存在多种依据,而金融结构会随着金融体系的发展不断变化,因此从相对稳定的金融体系功能入手,来划分与功能相对应的金融结构则更为有效,更能深入的分析金融结构与金融稳定的关系,而且还可以为一国金融改革措施的制定和金融结构的调整优化,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本文在金融结构相关概念及文献梳理的基础上,从风险分担的视角出发,以金融结构与金融稳定关系为主线,力图进一步论述金融结构和金融稳定之间的关系,考察金融结构影响金融稳定的机制和途径。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下,金融结构已经呈现出市场化趋势,银行业务和金融市场业务的融合加剧,那么金融结构与金融稳定的关系探讨就需要结合现状和趋势加以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本文针对我国金融结构现状,以金融结构与金融稳定的关系结论为依据,对我国金融结构的选择和优化给出建议。本文首先论述金融结构与金融稳定的理论框架,分别阐述金融结构与金融稳定的传统理论和基于风险分担视角的理论,指出本文的理论依据是基于风险分担视角的金融结构与金融稳定理论,并且提出分析路径。接着,从风险分担视角具体论述了两种类型的金融结构与金融稳定的关系,即银行主导型金融结构和市场主导型金融结构对金融稳定的影响,而且在金融结构市场化趋势下,风险分担机制会受到冲击,将加剧金融不稳定。然后,采取跨国数据进行实证检验,验证了拥有市场主导型金融结构的国家更容易爆发金融危机的结论。最后归纳总结研究结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如何对中国金融结构进行选择和优化。本文除绪论外,主要通过四章来研究金融结构与金融稳定的关系。第2章论述金融结构与金融稳定的理论框架。首先阐述金融结构与金融稳定的传统理论,并选择了银行主导型和市场主导型的金融结构划分进行研究。接着提出基于风险分担视角的金融结构与金融稳定关系理论,指出本文的理论依据,提出分析路径。第3章论述不同金融结构对金融稳定的影响。介绍了两种类型金融结构的划分和衡量指标,然后从理论层面,分别阐述两种金融结构对应的风险分担机制发挥风险分担作用的原理、比较优势与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当前提条件不能得到满足时,相应的风险分担机制无法发挥作用,就会引发金融不稳定,严重的就会导致金融危机。当金融结构出现市场化趋势时,横向风险分担机制会对纵向风险分担机制产生侵蚀。在金融结构市场化趋势下,金融市场的横向风险分担机制本应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但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越快、程度越高,金融市场的横向风险分担机制受到的冲击就越大,甚至由于全球系统性风险的存在而使风险分担机制无法发挥作用,加剧了金融不稳定。第4章对金融结构与金融稳定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利用跨国数据,采用二元选择模型分别对金融结构与金融危机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验证了市场主导型的金融结构更容易引发金融危机的结论。第5章归纳结论,提出对我国金融结构调整和优化的建议。通过归纳,得出了金融结构与金融稳定关系的结论:虽然市场为主导金融结构的横向风险分担机制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提高,金融市场的横向风险分担机制将会受到更大的冲击,如果一国的金融结构偏重于市场为主导类型,则可能更容易引发金融危机。因此,在金融结构的选择与优化上,要将银行和市场两者结合起来发展,保证两种风险分担机制发挥效用,并且以此为依据,为我国金融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提出了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