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翻译规范论旨在通过描述性研究来揭示翻译普遍法则,以指导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它不仅制约着翻译活动的过程,也影响对翻译作品的理解与评价。翻译规范论的代表人物有Toury,Hermans和Chesterman。在Toury和Hermans翻译规范论的基础上,Chesterman建立了自己的翻译规范论。他将不同时期的各种翻译理论纳入到一个宏观框架下,在这一框架下,各种翻译理论与思想都是翻译文化因子,所有这些因子构成一个庞大的因子库,它们之间虽互相竞争但并不排斥。一旦某种因子在某段时期占据主导地位并为公众所接受,即变成规范。在Chesterman的翻译规范论框架下,许多翻译现象得到了合理解释。早期的翻译规范理论主要侧重于笔译、文学作品翻译研究。1989年, Shlesinger首次将规范论应用于口译研究。继她之后,一些外国翻译理论家也尝试从规范论角度对口译现象进行研究。这些研究理论与实践并重,包括:对将规范论引入口译研究的潜在可能或可行性,对口译进行规范性的陈述等。 本文侧重于口译的实证研究,即将Chesterman的翻译规范论应用于口译效果评论。作者以国新办2010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发布会为研究案例,采用EXCEL与SPSS软件作为辅助研究工具。通过将该案例放在切斯特曼翻译规范论的框架下,作者探讨 Chesterman提出的几种规范在口译案例中是否存在,以及用规范论能否解释口译中的各种现象。在实证研究中两组受试人员被分别要求对译员的口译行为以及/或者口译效果进行评价。然后作者对比两组人员的评价结果,发现第一组受试人员对过程研究的内容以及效果评价有争议,而第二组受试人员的评价结果趋于一致。通过采用Chesterman的规范论对此现象进行分析,作者认为,对于过程研究中的分歧态度是因为规范的多样性、不稳定性所致,对效果评价中的不同是由于不同研究对象的期待规范不同。作者还论证了切斯特曼提出的四种基本规范在口译过程及口译研究中确实存在。通过实证研究,作者得出结论:切斯特曼的规范论是宽容、动态的概念。国新办记者招待会上的交替口译是规范制约的行为,这些规范通过对译员使用的口译策略或口译产品的分析所得到。规范不仅适用于交替口译研究,也适用于口译的每个阶段,因此体现在口译产品的各个方面。在口译过程中,译员往往有意识或无意识遵守相关规范以达到理想效果。运用翻译规范论能帮助我们客观、全面地评价口译过程与口译产品。翻译规范论也使我们能够用科学的方法论去解决在探索翻译普遍法则中遇到的种种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