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是维持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动力源泉,但具有投入周期长、风险大、收益严重滞后和成果难以转化等特征,这也决定了企业进行创新须要充足且持续的研发投入。然而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不但需要考虑自有技术的迭代升级,考虑经济效益,还要作为一个社会组织,重视企业的社会效益。慈善捐赠最能反映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同时,也是企业优先选择的途径,并且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关注。通过慈善捐赠,企业可以向外部传递一个积极的信号,表明自己是一个非自利的组织,树立一个良好的公民形象,提高自身声誉,从而增强资源获取能力,夯实创新活动所需的资源基础,进而对企业创新投入产生“协同效应”。然而,慈善捐赠也会占用企业部分资源,增加企业营运成本,也存在诱发严重代理问题的可能,这是否会侵占企业研发活动需要的资源,从而对企业创新产生“挤出效应”?因此,慈善捐赠对企业创新投入会产生“协同”还是“挤出”效应,这个问题值得进一步探讨。
本文针对企业慈善捐赠与创新投入之间的关系和影响因素,提出下列问题:(1)企业慈善捐赠是否会对创新投入产生“挤出”效应?(2)慈善捐赠动机会对企业慈善捐赠和创新投入之间的关系产生什么样的影响?(3)企业慈善捐赠对创新投入的影响路径是什么?(4)如果慈善捐赠能够促进企业创新投入,那么对创新产出又是何种影响?根据以上问题,本文以信号理论、战略性慈善行为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和声誉效应理论为基础,构建“慈善捐赠—融资约束—创新投入”理论模型,并将慈善捐赠动机异质型的调节作用纳入考虑范畴,采用2009-2018年我国非金融民营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本文将研究对象限定为民营企业,有下面三个原因:首先,民营经济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补充,在国民经济总量中占比越来越高。然后,据《慈善蓝皮书:中国慈善发展报告(2020)》(后文简称《蓝皮书(2020)》)统计,民营企业积极投身我国慈善事业,并且捐赠比重也越来越高。最后,自愿而非强制是慈善捐赠最主要特征,与国有企业慈善捐赠相比,民营企业具有更大的自主权,更加能够体现出自身决策动机及其经济后果。
研究结果显示:(1)民营企业慈善捐赠与创新投入强度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即民营企业慈善捐赠会增加其研发活动的投入力度,履行社会责任不仅不会挤占自身研发活动所需资源,还有利于自身创新。(2)民营企业慈善捐赠对创新投入的促进作用在不同捐赠动机下是不一样的,连续捐赠的民营企业有更强的战略性动机,对创新投入的促进作用更强,而代理成本高、代理问题严重的民营企业,更多是管理层出于自利性动机进行的捐赠,慈善捐赠对创新投入的促进作用受到抑制;信息披露违规的企业进行的慈善捐赠更多是出于政治动机,慈善捐赠对创新投入的促进作用也会受到抑制。(3)慈善捐赠主要通过缓解融资约束这条路径来提高民营企业的创新投入水平,丰富了两者关系的理论研究。(4)从创新产出看,慈善捐赠会促使民营企业进行探索式创新,真正提高创新质量,改善企业热衷于利用式创新的情况。
本研究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有一定的意义。从理论方面来讲,首先,本文以民营企业为载体,探究了慈善捐赠与其创新投入之间的关系,拓展了慈善捐赠经济后果的研究内容;其次,本文基于企业慈善捐赠动机异质性,从慈善捐赠的战略性动机、管理层自利性动机和政治动机三个方面深入探索了民营企业慈善捐赠对创新投入的影响,提出了实证结果的适用条件,拓展了慈善捐赠动机的研究内容;然后,本文从融资约束视角探究了民营企业慈善捐赠影响创新投入的具体路径,阐明了慈善捐赠可以通过缓解融资约束增加创新投入,是对现有研究的有力补充;最后,本文检验了慈善捐赠对民营企业最终创新产出的影响,拓展了双元创新的影响因素。在实践方面,首先,民营企业仍处于“融资难”的困境,慈善捐赠可以有效缓解民营企业的融资约束,为了防止民营企业扭曲慈善捐赠的公益性质,将其作为提高外源融资能力的工具,同时为了给民营企业营造更大的发展空间,我国需要进一步完善营商环境;然后,外部利益相关者需要客观看待民营企业的慈善捐赠,要对其慈善捐赠行为下隐藏的不良动机加以辨别;最后,民营企业进行慈善捐赠的动机需要正确引导,防范不良动机的捐赠行为。
本文针对企业慈善捐赠与创新投入之间的关系和影响因素,提出下列问题:(1)企业慈善捐赠是否会对创新投入产生“挤出”效应?(2)慈善捐赠动机会对企业慈善捐赠和创新投入之间的关系产生什么样的影响?(3)企业慈善捐赠对创新投入的影响路径是什么?(4)如果慈善捐赠能够促进企业创新投入,那么对创新产出又是何种影响?根据以上问题,本文以信号理论、战略性慈善行为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和声誉效应理论为基础,构建“慈善捐赠—融资约束—创新投入”理论模型,并将慈善捐赠动机异质型的调节作用纳入考虑范畴,采用2009-2018年我国非金融民营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本文将研究对象限定为民营企业,有下面三个原因:首先,民营经济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补充,在国民经济总量中占比越来越高。然后,据《慈善蓝皮书:中国慈善发展报告(2020)》(后文简称《蓝皮书(2020)》)统计,民营企业积极投身我国慈善事业,并且捐赠比重也越来越高。最后,自愿而非强制是慈善捐赠最主要特征,与国有企业慈善捐赠相比,民营企业具有更大的自主权,更加能够体现出自身决策动机及其经济后果。
研究结果显示:(1)民营企业慈善捐赠与创新投入强度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即民营企业慈善捐赠会增加其研发活动的投入力度,履行社会责任不仅不会挤占自身研发活动所需资源,还有利于自身创新。(2)民营企业慈善捐赠对创新投入的促进作用在不同捐赠动机下是不一样的,连续捐赠的民营企业有更强的战略性动机,对创新投入的促进作用更强,而代理成本高、代理问题严重的民营企业,更多是管理层出于自利性动机进行的捐赠,慈善捐赠对创新投入的促进作用受到抑制;信息披露违规的企业进行的慈善捐赠更多是出于政治动机,慈善捐赠对创新投入的促进作用也会受到抑制。(3)慈善捐赠主要通过缓解融资约束这条路径来提高民营企业的创新投入水平,丰富了两者关系的理论研究。(4)从创新产出看,慈善捐赠会促使民营企业进行探索式创新,真正提高创新质量,改善企业热衷于利用式创新的情况。
本研究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有一定的意义。从理论方面来讲,首先,本文以民营企业为载体,探究了慈善捐赠与其创新投入之间的关系,拓展了慈善捐赠经济后果的研究内容;其次,本文基于企业慈善捐赠动机异质性,从慈善捐赠的战略性动机、管理层自利性动机和政治动机三个方面深入探索了民营企业慈善捐赠对创新投入的影响,提出了实证结果的适用条件,拓展了慈善捐赠动机的研究内容;然后,本文从融资约束视角探究了民营企业慈善捐赠影响创新投入的具体路径,阐明了慈善捐赠可以通过缓解融资约束增加创新投入,是对现有研究的有力补充;最后,本文检验了慈善捐赠对民营企业最终创新产出的影响,拓展了双元创新的影响因素。在实践方面,首先,民营企业仍处于“融资难”的困境,慈善捐赠可以有效缓解民营企业的融资约束,为了防止民营企业扭曲慈善捐赠的公益性质,将其作为提高外源融资能力的工具,同时为了给民营企业营造更大的发展空间,我国需要进一步完善营商环境;然后,外部利益相关者需要客观看待民营企业的慈善捐赠,要对其慈善捐赠行为下隐藏的不良动机加以辨别;最后,民营企业进行慈善捐赠的动机需要正确引导,防范不良动机的捐赠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