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居民收入差距问题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生活中各界关注的焦点之一,甚至已影响到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国居民收入分配经历了从平均主义到收入差距过大这样一个变化过程,即从平均主义大锅饭到实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适当拉大居民的收入差距是不可避免的、也是有益的,但是,如果贫富差距过大,超出了合理区间和居民的承受能力,不但会破坏社会再生产所需的正常比例关系,挫伤劳动者的积极性,影响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而且还会动摇社会主义信念,影响社会的安定团结。贫富差距问题不仅仅是一个重大的经济问题,还是一个重大政治问题,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中,防止贫富悬殊,是我们必须要重视的一大历史课题。现在,我国居民收入差距已经很大这已成为不争的事实,而且我国居民收入差距仍在呈现上升趋势。总体上说,目前我国居民收入差距仍处于可以接受的空间,尚未达到两极分化的程度,但负面影响日显突出,需要高度重视。本文针对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现状,分析差距扩大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我国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在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阶层之间都呈现出明显的扩大趋势,且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国内理论界对我国收入差距现状的判断主要有三种观点:一是中国已经出现收入分配不公,贫富差距两极分化严重,居民收入差距明显扩大;二是基本处于合理范围;三是收入差距大,但并未出现两极分化。本文根据材料分析,并与欧美发达国家、拉美国家和亚洲国家进行比较得出我国居民收入差距在世界范围内已经偏高的结论,因此需引起高度重视。居民收入差距扩大部分是经济发展和体制变革带来的积极和必要变化,部分是体制不完善和经济政策不合理造成的无序和消极变化。收入差距拉大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包括对经济、政治稳定和社会心理负担三个方面造成的影响。收入差距过大会改变有效需求结构、制约经济结构优化,不利于资源有效配置、更不利于全国市场的统一形成。造成居民收入不断扩大的原因主要包括经济发展和经济增长作用、制度不健全、体制性因素和经济政策的制定四个方面。本文针对这些原因制定了解决对策,主要包括调节初次分配领域、强化再分配领域调节功能、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打破垄断,消除不正当竞争、加强法制建设,打击非法收入、转换公平观念提高人们对收入差距的心理承受能力、统筹区域和城乡经济发展。缩小收入差距有利于市场经济顺利发展也利于社会稳定,更利于和谐社会的发展。因此客观实践要求我们必须缩小居民收入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