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物古地理学主要根据一定地理区域内的化石生物群面貌,研究化石生物群在空间和时间框架内的分布规律,对于古地理和古气候重建、判断古板块位置,分析生物群分布的控制因素等方面有重要意义。有孔虫是地质历史时期一种重要的微体生物,对于划分地层和古地理重建具有重要的作用。西藏是白垩纪海相地层的重要分布地区,有孔虫得到了深入研究,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划分了三个生物分区,分别为藏北拉萨及羌塘地块的圆笠虫生物区,藏南岗巴、定日为代表的浅海混生生物区以及江孜为代表的浮游生物区。本文在定性研究的基础上,利用数学分析方法,打破以往以属为单位进行聚类分析的模式,尝试以种为单位进行聚类分析,以期得到更为精确的有孔虫生物分区。由于第一次尝试种级单元的聚类分析,本文选用了三种相似性系数Jaccard系数、Dice系数以及大冢系数,运用非统计专业人员使用最为广泛的SPSS软件进行聚类,划分有孔虫生物分区。通过聚类分析,早白垩世,三种相似性系数得出的有孔虫生物分区基本一致,分别为藏北拉萨地块和羌塘地块的圆笠虫生物区以及藏南岗巴、定日的混生生物区。晚白垩世,三种相似性系数均得出了三个有孔虫生物区,分别为藏北拉萨地块的残留圆笠虫生物区,藏南岗巴、定日为代表的正常浅海浮游底栖混生生物区以及江孜为代表的浮游生物区。但是,在藏南的生物区分类中,康马达巴和田巴以及日喀则的昂仁组由于相似性系数的侧重点不同,在分类中划分在了不同的生物区。数学分析方法得出的白垩纪有孔虫生物区基本与定性分析相一致,但是由于数学分析方法的精确性及侧重点不同,以及有孔虫分布资料的不完整性以及属种鉴定的人为因素,导致部分地区在生物区划分中与定性分析具有一定的出入。因此,避免原始数据运用中的缺陷,数学聚类分析结果与定性分析结果相结合,才能得出最为准确的有孔虫生物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