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痤疮是皮肤科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也是难治疾病之一。现代医学多认为本病的发生与性激素平衡失调、皮脂腺分泌过多有关。由于本病有碍容颜,影响美观,常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精神压力和心理负担,因此对痤疮的研究近年来受到广泛的重视,相关研究报道屡见不鲜。但理论上,从搜集的文献资料来看,对其认识存在很多分歧,大多数资料只是停留在对临床经验的总结,中西药物的疗效评价与对比,有关辨证标准的规范性欠佳。在中医证候方面,现今的研究中医辨证分型复杂,临床辨证无统一标准,从而使我们对其研究结果的信度大打折扣,临床疗效的评价也很难有统一的尺码。本研究通过对痤疮辨证分型文献的回顾性调查,寻找痤疮辨证分型的一般规律,探讨痤疮的中医证候规范化标准。
方法:1、文献来源
在邢台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中国国家图书馆进行资料调研,通过《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1997~2007年我国有关中医药治疗痤疮的期刊文献。运用检索词为“痤疮”、“辨证”、“中医药疗法”、“证候”和“中西医结合”等检索词作检索,以及手工查阅高校规划、统编教材和重要学术专著。
2、资料纳入标准
1997~2007年我国有关中医、中药或中西医治疗寻常型痤疮的临床报道、临床研究和部分理论论述,须有证名、症状或病例数,或有治法等记载。必须是痤疮专论。
3、资料排除标准
一稿多投的文献,只取其中1篇,其余均予以删除;2篇或2篇以上所载证候相同的文献,只以1篇计,其余均予以删除;有证名无症状予以剔除;综述文章、个案报道予以排除;单方验方或某一治法介绍缺乏临床总结者除外。
4、统计方法
按照上述选择标准,筛选出符合标准的文献。采集相关信息,每篇文献依证候、病例数、皮疹、伴随症状、舌苔脉象的不同分别逐条录入,利用Excel表格建立数据库。双人双次录入,反复核对原文,确定无误后将数据库转化生成SPSS11.5数据库文件,锁定数据库并备份两套。以频数、百分位数、构成比、聚类分析方法及SPSS统计软件为研究手段,进行痤疮中医辨证分型的研究。
结果:1、共检索出有关痤疮中医证型的文献以及著作120篇,涉及68个不同的证型。经过频数描述,肺经风热证、湿热蕴结证、痰瘀互结证、热毒炽盛证、痰湿内阻证和冲任不调证为6个主要的证型。
2、4819例痤疮患者证型分布
在120篇文献中,统计出4819例痤疮的临床辨证分型病例数,共涉及16个证型,从证型分布情况可以看出,肺经风热证最为多见,其构成比为31.5%,湿热蕴结证占22.5%,其他证型依次为热毒炽盛证占15.8%,冲任不调证占7.7%,痰湿内阻证占7.1%,气滞血瘀证占5.8%,其他证型占9.6%。
3、在全部关于痤疮的症状体征中,根据百分位数计算结果,95%位数包含以下症状体征:红色丘疹、脓疱、结节、囊肿、便秘、皮疹疼痛、舌红。结合临床知识,以上症状体征可作为痤疮的主症。
4、舌脉的分布在120篇文献中,舌质以红色为主,频率为57.2%,舌苔以黄腻苔、薄黄苔为主,频率分别为23.2%和22.4%,脉象以滑数脉为主,频率为20.2%。
4.1常见证型的舌象分布
肺经风热证的舌质主要以红色为主,频率为85.1%,舌苔以薄黄苔为主,频率为54.5%;湿热蕴结证的舌质主要以红色为主,频率为71.8%,舌苔以黄腻苔为主,频率为82.1%;痰瘀互结证的舌质以绛红色为主,频率为42.0%,舌苔以黄腻苔为主,频率为16.0%;热毒炽盛证舌质主要以红色为主,频率为82.6%,舌苔以黄苔为主,频率为28.3%;痰湿内阻证的舌质以淡胖舌为主,频率为51.3%,舌苔以白腻苔为主,频率为42.6%;冲任不调证的舌质以红色为主,频率为34.5%,舌苔以薄黄苔为主,频率为20.7%。
4.2常见证型的脉象分布
肺经风热证的脉象主要以浮数脉为主,频率为25.7%;湿热蕴结证的脉象主要以滑数脉为主,频率为73.1%;痰瘀互结证的脉象以弦滑脉为主,频率为36.0%;热毒炽盛证的脉象主要以数脉为主,频率为34.8%;痰湿内阻证的脉象主要以滑脉为主,频率为48.7%;冲任不调证的脉象主要以细涩脉为主,频率为6.9%。
5、经聚类分析将症状标化为4类,分别为肺经风热证、湿热蕴结证、痰湿内阻证和冲任不调证。
结论:1、通过近十年来的研究调查:湿热相搏,日久蕴毒成瘀,是痤疮发病的基本病机所在;外感邪气是引发本病或加重病情的主要原因。因此,今后在对痤疮的病机认识方面,应着眼于“湿、热、毒、瘀”的辨识。
2、经文献追踪,通过聚类分析,不难看出:肺经风热证、湿热蕴结证、痰湿内阻证和冲任不调证是痤疮的主要证候。此为临床规范地辨治痤疮提供了客观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