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言 动脉粥样硬化特别是颈动脉粥样硬化是脑梗死重要危险因素,其在脑梗死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目前对于颈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机制,比较公认的有如下学说:(1)粥样硬化斑块不断增大,直接阻塞血管,造成动脉闭塞,导致脑组织缺血,形成梗塞;(2)斑块性质不稳定、破裂,破裂的斑块栓塞远端血管;(3)破裂或半破裂的斑块表面粗糙,血小板和凝血因子被激活,形成血栓;(4)狭窄的颈动脉使远端的灌注压降低,导致分水岭区供血不足,形成边缘带梗死或低灌注性梗死。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病因和临床表现繁多复杂,可能与很多因素有关,研究不同类型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有利于更好地理解此类疾病的发病机制,其结果可能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个体化治疗,提高治疗的有效性提供有力依据,因此在理论上及实践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采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技术对68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及32例无脑血管病的对照者进行对照研究,探讨颈动脉狭窄程度、斑块性质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和颈动脉狭窄对缺血性脑血管病不同亚型的影响。 实验对象与方法 1.实验对象:选择2002年3月~2003年1月中国医大附属一院神经内科门诊及住院的颈动脉系统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68例及32例非脑血管病的对照者。实验组及对照组均除外患有房颤、近期心肌梗塞、不稳定心绞痛、扩张性心肌病、近期充血性心力衰竭、瓣膜病变等易发生心源性栓塞者。 2.实验分组:根据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的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及TOAST分类标准,结合临床表现及CT和/或磁共振成像扫描结果,将68例颈动脉供血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分为动脉血栓性梗死组(ZI例人腔隙性脑梗死组(22例X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组(25例人选择32例非脑血管病的自愿者作为对照组。 3.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利用美国II-visbo彩色超声多普勒显像仪,对实验组及对照组的颈动脉狭窄程度及粥样硬化斑块性质进行评估。 4.统计学处理:利用 Srtsll.5 FOr Wndows统计软件进行 X‘检验、Fisher确切检验J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 实验结果 1.68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中,无症状侧颅外段颈动脉狭窄发生率为SO.0防,高于对照组(P<o.晒太 2.中重度颈动脉狭窄(260%)动脉血栓性梗死组发生率为53.3%,高于腔隙性脑梗死组(11.二%)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组(10.0呢)(P<0.05)。 3.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中/均质及弱回声斑块的检出率为60.6%,明显高于对照组(20.0%)(P<0.05),其中动脉血栓性梗死组为80.0%,高于腔隙性脑梗鹏(44.5%)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组(叩.0畅)汀<o.6)。 讨 论 1.彩色超声在颈动脉壁的形态改变上的观察较M评和DSA敏感,并可对斑块的性质作出判断,而且彩色多普勒对颈动脉中重度狭窄(>50防)有很好的发现和评估。因此,在颈动脉硬化狭窄研究方面,彩色多普勒技术是一种快速、无创、简便、准确、可靠的检查手段。 ·2· 2.随着我国生活水平及生活方式的改变,颅外颈动脉粥样硬 化的发生率较过去有所提高,并逐步接近旺国家。因此,对缺血 性脑血管病患者,除常规检查颅脑影像学外,还应重视检查颈部血 管。 3.动脉血栓性梗死是缺血性脑血管病最常见的类型。本研究 发现,动脉血栓性梗死组无症状侧颅外段颈动脉中重度狭窄的发 生率为 53.3%,非均质及弱回声斑块检出率为 80.0%,均高于腔 隙性脑梗死组及iA组,可见颅外段颈动脉狭窄更易引起动脉血 栓性脑梗死;颈动脉狭窄与腔隙性梗死的关系可能与血流动力学 改变有关,弱回声及非均质等不稳定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也可 导致腔隙性脑梗死;见的发生与弱回声及非均质斑块有关,少部 分TIA是重度颈动脉狭窄后远端脑组织低灌注导致的。 4.质地不均匀、性质不稳定的弱回声和非均质性斑块易破溃 脱落,是引起脑梗死等严重神经系统损害的危险因素,而表现为强 回声的硬斑较稳定,不易脱落,患者常无症状。 结 论 1.中重度颈动脉狭窄及性质不稳定的斑块与缺血性脑血管病 的关系密切。 2.颈动脉粥样硬化对缺血性脑血管病各亚型的影响程度不 同,其与动脉血栓性梗死发生的关系最为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