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1937年中国科学文化的发展及影响

来源 :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zho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1927-1937年的中国科学文化为考察对象,论述这一时期科学文化的发展状况及其影响,并试图对其进行客观的评价。   这一时期,中国科学文化有了很大发展。首先表现为科学文化开始进入有组织、有目的的发展创造阶段。借助政府的力量,近代科研机构体系初步形成,这直接促成了近代科学的快速发展,使科学从宣传进入了研究和发展的新阶段。不仅如此,高校的科技教育体系逐渐完善,成为进行科学研究、培养科技人才的重要阵地。这为科学文化的发展准备了深厚的土壤,使科学文化有了生根发芽、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   其次,科学文化在中国出现了大众化的传播趋势。这一时期,中国社会已经拥有了一支数量较大的科技人员队伍,有了一系列前所未有的科学研究成果。许多科学教育和研究机构积极进行科学文化的宣传,特别是从1932年底开始,轰轰烈烈的科学化运动拉开序幕,运动提出了“科学社会化”和“社会科学化”的目标,使科学文化进入了一个大众化的新阶段,其组织性和广泛性都是前所未有的。   近代科学文化的发展和传播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科学文化深刻影响了人文社科领域。人文知识分子纷纷用自然科学的标准和要求衡量人文学术,使人文社科领域出现了知识科学化的追求。同时,知识界普遍肯定科学文化的基础性作用,赞同用科学去改造传统文化,使其向科学文化转变,以此来建设中国新文化。二是科学文化对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影响也越来越明显。科学的技术性转化加强了对工农业生产建设和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而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也被寄予厚望,成为构筑中国政治科学化的基石。   这一时期,由于南京国民政府的落后体制和文化保守观念,由于内忧外患的艰难形势,科学文化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障碍,严重影响了它发展的速度和质量。科学文化虽然进步明显,但还存在着一些局限和不足,主要表现为基础薄弱、发展不平衡、宣传流于形式等,对经济和政治的影响比较有限,大众化效果也不尽人意,没有实现科学文化的真正繁荣。
其他文献
青铜器在我国古代文明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青铜器是几千年来中华文明的见证,也是我国古代社会物质文明和古代社会审美的重要载体。目前为止,反映两周时期青铜文化时空变化的
11月22日,首期NTC培训班在浙江树人大学分析技术国家培训中心举办.这标志着全国高校唯一的NTC培训试点、浙江省唯一的NTC培训单位正式在浙江杭州落地,分析技术国家培训中心,
乾隆对盘山的钟爱达到一种无以复加的地步,盘山也因乾隆的巡幸而名闻天下。乾隆朝,盘山已先后建有72座寺庙及与承德避暑山庄齐名的行宫“静寄山庄”。乾隆一生中有30年共32次
学位
近代,作为亚非拉世界唯一跻身列强行列的日本的发展引人注目。日本近代型海军也从幕末开始,从无到有、由弱到强,最终跻身世界海军强国之列。而英国是近代世界的海上霸权国家,并在
对广西龙塘蚀变流纹岩风化剖面中六个难溶元素的活动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Ti、Nb和Ta元素在整个风化成土过程中基本上保持了它们的稳定性。Zr、Hf和Th在风化剖面上部
运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 ,对吉首大学体育教育专业开设民族传统体育课程的设计论证、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 ,为培养适应民族地区体育事业发
给出高功率固体激光放大器小信号增益特性的时间和光谱分辨的物理模型,该模型包括了激光放大器能量转换的4个主要环节:(1)抽运源,(2)腔传输,(3)增益介质和(4)增益特性与储能
电报的诞生具有划时代意义。中国自19世纪70年代中后期开始试办电报,并自80年代起大规模建设,由此全面开启晚清通信的近代化历程。   早在西人研制电报期间,有关知识便不断东
学位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期刊
郭宗昌(约1570-1652),是明末清初著名的书法家、金石学家,是当时“关中金石圈”的中坚人物,其《金石史》首开金石学中书法一派,孕育着“前碑学”的思想萌芽,具有极其重要的学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