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原发性肠道非霍奇金淋巴瘤(primary intestinal non-Hodgkin lymphoma,PINHL)的临床特点、诊断及外科治疗可行性,旨在为日后原发性肠非霍奇金淋巴瘤的诊断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经病理确诊的21例原发性肠道性淋巴瘤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1基本概况:21例原发性肠道淋巴瘤患者中,男女性别比为2.5:1(15:6),平均年龄为53±15岁,病程中位数为两个月。2临床表现:21例原发性肠道淋巴瘤患者中,腹痛17例(80.95%),大便形性状改变12例(57.14%),体重减轻8例(38.09%),腹部包块6例(28.57%),发热5例(23.81%);在因并发症就诊的10例患者中,其中急性肠梗阻8例(38.09%),消化道穿孔出血1例,肠套叠1例;3辅助检查:血液学检查:21例原发性肠道淋巴瘤患者中,红细胞RBC降低9例(42.86%),血红蛋白HGB降低11例(52.38%),总蛋白TP降低14例(66.67%),白蛋白ALB降低13例(61.90%),前白蛋白PA降低13例(61.90%),D二聚体D-DIMER升高10例(47.62%),乳酸脱氢酶LDH升高6例(28.57%),肿瘤标志物未见明显异常;影像学检查:增强CT本组21例均显示病变处占位改变,其中14例(66.67%)回报结肠癌可能性大;4.病理,免疫组化及Ann Arbor分期:本组21例原发性肠道淋巴瘤患者,术后病理其中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16例(76.19%),T细胞淋巴瘤3例(14.29%),套细胞淋巴瘤1例。免疫组化分型:21例原发性肠道淋巴瘤患者(均为NHL)中B细胞来源者18例(85.71%),T细胞来源者3例(14.29%)。Ann Arbor分期:21例原发性肠道淋巴瘤患者中,ⅠE期13例(61.90%);ⅡE期5例(23.81%);ⅢE期2例,ⅣE期1例。5.外科综合治疗:21例原发性肠道淋巴瘤患者中,均行外科手术治疗,其中行小肠肿瘤切除术7例(33.33%),根治性左半结肠切除术6例(28.57%),根治性右半结肠切除术6例(28.57%),姑息性右半结肠切除术1例,肠吻合术+结肠造瘘术1例。术后康复后均于1-2周内转至血液肿瘤科进行进一步术后化疗,其中应用R-CHOP方案10例(47.62%),CHOP方案9例(42.85%),CVP方案1例,DICE方案1例(因患者拒绝使用利妥单抗);结论:目前对于PGIL,尤其是PINHL的治疗模式,应注意以下几点:①必要的外科手术指征及所选术式:必要的外科手术目前仅应用于淋巴瘤诊治过程中一些由原发病引起的,内科保守治疗无效的并发症、应用于诊断不明或难于术前获得病理诊断的剖腹探查、以及应用于病情评估过程中认为无法耐受化疗者;至于具体术式,应参照相同病灶部位的其他恶性肿瘤根治术如结肠癌根治术实施;②目前PINHL的治疗模式主要为病理诊断明确者以内科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手术治疗暂不作为主要治疗手段;鉴于本病诊断及治疗的复杂性,外科医生应及时掌握PGIL诊断及治疗的进展状况,治疗应以多学科合作模式为主,严格遵循国际相关治疗指南原则,不可一味将外科干预作为PGIL的常规首选方法,并且在临床治疗中灵活掌握外科治疗指征,以免给病人带来不必要的手术创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