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研究的核心内容是指标体系的构建,指标体系能综合地判定土地利用的可持续性,找出障碍因素。四川人地矛盾尖锐,迫切需要评估与监测其可持续性。但目前四川省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尚属空白,因此,构建适合四川区域特点的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价值及意义重大。 本文以四川省及其5个土地利用区作为研究的基本单元,在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四川土地利用现状特点和问题,从资源、环境、经济、社会4个方面初拟了80个评价指标。采用特尔菲法,邀请国家、省、市、县与土地管理有关的多学科高校、科研(院)所的专家、教授和国土、农业、林业、水利、气象等各级管理部门的专家共36位,对初拟指标进行五级判断,并利用均值、差异系数和满意度三个统计量对咨询结果统计分析,筛选出被普遍认可的评价指标。在此基础上,再结合相关专家意见予以补充,最终建立四川省及各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选择四川省1998-2003年历年数据及成都市、攀枝花市2003年数据,采用层次分析法、线性比例变换法和综合指数法计算其综合评价分值,对相应区域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合理性进行了系统验证。研究结果为: (1)四川省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由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四大类共计30个评价指标组成。其中具有区域特点的指标有耕地生产力指数、草地载畜能力、森林消长比指数、水土资源平衡系数、水土流失面积比例、地表水水质达标率、草地退化治理率、环保投资占GDP比重、城市化水平、农业收益指数、林业收益指数、畜牧业收益指数、耕地减少与经济发展协调指数、城乡恩格尔差异指数、土地案件指数等15个评价指标。 (2)各区域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结果。成都平原区、盆地丘陵区、盆周山地区、川西南山地区、川西北高山高原区评价指标体系分别由28个、29个、17个、19个、11个构成。其中成都平原区区域特色典型指标为地表水水质达标率、工业废水处理率、耕地减少与经济发展协调指数、城市建设用地增长弹性系数、商品粮生产基地比例、土地人口承载压力指数、土地案件指数;盆地丘陵区区域特色典型指标为水土资源平衡系数、水土流失治理率、地表水水质达标率、农业收益指数、农业水利建设水平、土地人口承载压力指数;盆周山地区区域特色典型指标为坡耕地退耕面积比重、环保投资占GDP比重、林业收益指数、经济林木面积比例;川西南山地区区域特色典型指标为森林消长比指数、水能开发利用程度指数、林业收益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