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疼痛场景或信息作为一种威胁性信号,对他人疼痛的评估影响着我们的生存和发展。疼痛共情作为一种典型的共情反应,是指个体对他人疼痛的感知、判断和情绪反应。前人在关于疼痛共情的研究中,很少有研究将疼痛共情与负性情绪联系在一起,研究疼痛共情与哪种负性情绪联系更为紧密。另外,对关于阈下疼痛场景加工与负性情绪和注意偏向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了解初中生的亲社会行为的产生机制,避免攻击行为,为他们的心理辅导提供建议。本研究旨在探讨初中生阈下疼痛场景启动、负性情绪、注意偏向三者之间的关系。本研究包括两个研究,研究一为探讨初中生共情能力与负性注意偏向之间是否存在相关关系的问卷研究,选取天津某中学学生310人,有效被试305人,使用中文版积极/消极注意偏向量表、中文版人际反应指针量表、PANAS量表进行研究。研究一的结果表明性别在共情能力上存在差异,女性的共情能力要高于男性。而在其他人口学变量上,城市的独生子女更会对积极信息产生注意偏向。共情能力与注意偏向之间确实存在相关关系,个体共情能力对注意偏向产生正向影响,共情能力越高越会对负性情绪信息产生注意偏向。为进一步探讨疼痛共情与何种负性情绪联系更为紧密,研究二选取了31名初中生,其中男生8名,使用点探测范式,采用2(启动类型:疼痛、不疼痛)×2(情绪面孔:恐惧、悲伤)×2(探测点:一致、不一致)的三因素被试内实验设计,探究阈下启动疼痛场景、疼痛共情能力与初中生负性情绪注意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非疼痛场景启动下,个体对恐惧情绪产生了注意回避。在疼痛场景启动下,观察者对悲伤情绪产生回避。该结果支持了疼痛共情的早期评估模型,观察者对疼痛线索的评估结果,影响着后面对情绪的反应。同时,该结果表明个体在对疼痛场景的阈下加工中与悲伤情绪联系更为紧密。这说明观察者在对疼痛线索进行评估时,采用“他人角度”的观点采择的方式,想象他人在疼痛场景中的感受,更多的是感受到悲伤情绪,而这一点不管在阈上启动还是阈下启动实验中都是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