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与目的:直肠癌是目前在国内外都很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在我国,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及饮食结构的变化,直肠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其病因主要与遗传因素有关,此外,与生活方式和环境因素也有密切关系。直肠癌的治疗原则主要取决于临床分期,不同分期的直肠癌治疗手段不一,但大都以手术为主。Ⅱ~Ⅲ期可手术切除的直肠癌(T3-4/N+)目前的标准治疗方法为新辅助放化疗联合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在直肠癌术前放疗行靶区勾画时,大体肿瘤靶区(Gross Target Volume,GTV)包括原发直肠肿瘤及转移的淋巴结,而临床靶区(Clinical Target Volume,CTV)则要根据肿瘤的T、N分期以及肿瘤具体所在位置而定,但无论肿瘤是何分期、肿瘤位置是何部位均应包括骶前区、直肠系膜区、髂内淋巴结引流区、闭孔淋巴结引流区。对于坐骨直肠窝区域、髂外淋巴引流区是否照射以及CTV上界下移问题,目前时在专家讨论中存在争议较多的地方。本研究进行直肠癌术前放疗个体化CTV勾画的剂量学研究,从靶区剂量及危及器官受照剂量等角度来探讨目前靶区勾画中存在争议的问题。材料与方法:收集我院2018-2021年间进行长程新辅助放化疗的直肠癌患者,其中局部进展期肿瘤侵犯一侧坐骨直肠窝的低位直肠癌患者10名作为A组;分期为T4a直肠癌患者10名作为B组;分期为T3N0且MRF(-)的中低位直肠癌患者10名作为C组。每组中分别设计对照组与研究组。A组中对照组CTV包括双侧坐骨直肠窝区,研究组CTV只包括肿瘤受侵一侧的坐骨直肠窝区;B组中对照组CTV不包括髂外淋巴引流区,研究组CTV包括髂外淋巴结引流区;C组中对照组CTV的上界为L5/S1,研究组CTV上界降低至S1-S2间隙。A、B、C 3组中的对照组为我院患者实际接受照射的计划。研究组计划完全按原计划参数进行优化(照射野、布野方式、剂量限值均相同)。对小肠、膀胱、股骨头等危及器官行剂量限制。放疗计划优化完成后,将每名患者的PTV1与PTV2按95%行计划归一,之后在DVH图上评价靶区的剂量以及危及器官的照射剂量。采用SPSS 22.0软件对所有患者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行配对t检验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⑴A组结果:研究组计划的PTV体积较对照组减小了7.07%(P﹤0.001);研究组计划的会阴平均剂量较对照组计划减小5.43%(P﹤0.001);研究组计划的对侧股骨头平均剂量较对照组计划减小3.64%(P=0.005);研究组计划的同侧股骨头、膀胱、小肠结肠的剂量分布与对照组计划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⑵B组结果:研究组计划的PTV体积较对照组计划的PTV体积增加了10.67%(P﹤0.001);研究组计划的左、右侧股骨头平均剂量分别较对照组计划增加了1.76%(P﹤0.001)、2.26%(P=0.006);研究组计划膀胱的平均剂量较对照组计划增加了2.58%(P=0.001);研究组计划小肠的平均剂量较对照组计划增加12.08%(P=0.001),V15增加了6.73%(P=0.016);研究组计划的结肠平均剂量较对照组计划增加了12.16%(P0.001)。⑶C组结果:研究组计划的PTV体积较对照组计划减小了9.18%(P﹤0.001);研究组计划的双侧股骨头、膀胱的剂量与对照组计划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计划的小肠最大剂量、平均剂量与对照组计划无统计学差异(P﹥0.05),小肠V10-V45较对照组计划均明显降低(P﹤0.05),其中V15降低了15.11%(P=0.005);研究组计划的结肠V10-V45均较对照组计划明显降低(P﹤0.05)。结论:1.局部进展期低位直肠癌肿瘤侵犯单侧坐骨直肠窝时,建议术前放疗靶区CTV勾画全部坐骨直肠窝。2.分期为T4a的直肠癌患者术前放疗时,不建议放疗靶区CTV勾画髂外淋巴引流区。3.分期为T3N0且MRF(-)的中低位直肠癌术前放疗时,建议将放疗靶区CTV上界由L5/S1下移至S1-S2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