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脉安肽的药代动力学和药理学研究
脉安肽(HLP)是一种新近发明的直接抗凝血酶抑制剂。动物实验结果显示,静脉滴注脉安肽能明显抑制球囊导管扩张引起的大鼠颈动脉新生内膜的增厚,减少兔颈动脉动脉粥样硬化血管成型术引起的再狭窄。在减少球囊损伤引起的血管狭窄中可能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
目的:通过HLP的125I标记方法,建立125I脉安肽(125I-HLP)的分析方法,研究HLP在SD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特性,观察在大鼠体内的组织分布和经尿、粪排泄的情况。
以Iodogen法制备125I-HLP,标记率为78.78±8.56%。,标记物经超滤离心纯化,放化纯度高达95%以上,比活度均值约4.22×106Bq/mg。经HPLC和SDS-PAGE检验, 125I-HLP 与标记前的HLP的纯度、分子量相一致。125I-HLP在室温下放置53 h后,放化纯度仍大于95%,说明其在体外稳定性较好。采用固相萃取的方法,血浆中各浓度125I-HLP的平均回收率达92.60%±6.51%。因此制备的125I-HLP符合药动学研究要求。
药代动力学试验结果表明,大鼠尾静脉予125I-HLP 1.6mg/kg、3.2mg/kg、 6.4mg/kg注射后,在大鼠体内可以三室模型拟合药-时曲线。T1/2(α)分别为(8.15±1.97),(9.69±1.50),(8.56±2.01)分钟;T1/2(β) 分别为(24.74±8.30),(27.38±11.52),(30.49±10.24)分钟;T1/2(γ) 分别为(1.45±0.53),(1.30±0.27),(1.24±0.44)分钟。AUC0→t分别为(270.90±41.77),(514.44±47.47),(839.10±123.79)ug/min/mL;MRT分别为(17.47±2.05),(16.80±1.46),(18.61±1.87)分钟。经统计分析,T1/2(β)、 MRT在3个剂量组间无统计学差异。AUC0→t随剂量增加而显著增加,经剂量核准化处理后,剂量增加与AUC0→t成正比例增加。
125I-HLP(1.6mg/kg)经尾静脉注射后,在大鼠体内分布广泛。15min时在血中分布仅次于肾,各时相都显示HLP在肾和胃分布较高。排泄试验显示48小时后经尿、粪、甲状腺排泄的放射活性达(86 ±1.8) %,其中 (79 ±11) %的放射性经泌尿系统排出。
与生理盐水组相比,大鼠股静脉滴注4小时HLP(1.6mg、2.3mg、3.2mg /kg/h)对血压、心率、呼吸频率没有明显影响。静脉滴注不同剂量的HLP均使出血时间明显延长。滴注2小时HLP,对PT、aPTT无明显影响,但高剂量HLP组(3.2mg/kg/h)血小板最大聚集率明显下降。滴注4小时,中剂量HLP组(2.3mg/kg/h )aPTT轻度延长, 2.3mg及3.2mg/kg/h组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均明显下降。
结论:125I-HLP经静脉注射后在大鼠体内符合线性动力学特征,分布符合三室模型。给药后主要分布在肾脏和胃,大部分经泌尿系统排出。静脉滴注不同剂量的HLP对血压、心率、呼吸没有明显影响,但使出血时间明显延长。滴注中、高剂量的HLP持续4小时使血小板聚集率明显下降。
二.脉安肽抗球囊引起的微型猪股动脉新生内膜形成的作用
血管成形术后的再狭窄是心血管领域目前广泛关注的问题。凝血酶激活引起的局部凝血活性的增高和它对血管局部生长因子、细胞增殖的调节作用,在这个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一种新型的凝血酶抑制剂Hirulog类似肽- 脉安肽(HLP)可以减少大鼠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兔子颈动脉球囊引起的新生内膜的形成。
目的:观察HLP对球囊引起的微型猪股动脉损伤的影响,观察HLP对凝血系统,外周血循环内皮祖细胞以及血清炎症、黏附因子的影响。
方法:15头微型猪,随机分成3组。进行经颈动脉的双侧股动脉球囊损伤。损伤前30分钟,从耳缘静脉用微泵分别持续滴注:生理盐水、肝素(50U/kg/h)生理盐水或脉安肽(1.6mg/kg/h),持续4小时。用生理盐水灌流血管及4%多聚甲醛灌流固定后,取双侧股动脉石蜡包埋,组织切片后进行病理学观察。剔除在损伤局部形成血栓的动脉,分别计算每根血管新生内膜面积、新生内膜和中膜的比值,以及狭窄率等。在用药前、损伤后2小时、4小时及28天抽血,分别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g)、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循环内皮祖细胞(EPC)数量。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外周血高敏C反应蛋白(hr-CRP)、P选择素(P-selectin)、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白介素-6(IL-6)和白介素-8(IL-8)含量。
结果:和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HLP组新生内膜的形成明显减少(92±72 vs. 225±88 mm2),再狭窄率下降(19±13% vs. 67±22%)。肝素组的aPTT在2小时、4小时均比生理盐水组明显延长(2小时:77.98±14.13 vs. 56.17±12.19 sec; 4小时:76.83±27.08 vs. 35.16 ±13.20sec)。而HLP组的aPTT在2小时比生理盐水组明显缩短(2小时:35.83±11.18 vs. 56.17±12.19)。其他凝血指标,如PT、血小板聚集率等不受影响。肝素和HLP均能明显抑制微型猪股动脉球囊损伤引起的hr-CRP、P-selectin、sICAM-1的升高; HLP对P-selectin的抑制作用尤为明显。脉安肽能抑制损伤后IL-6的升高和IL-8的表达。
结论: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HLP可以明显抑制球囊损伤引起的微型猪股动脉狭窄,且对PT、血小板聚集率没有影响,使aPTT缩短。HLP可以明显抑制血管球囊损伤引起的炎症因子和黏附因子的释放。对循环EPC释放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提示HLP在预防血管损伤后再狭窄中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三.脉安肽对培养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的作用
血管外膜在血管功能调节和血管重塑中起重要作用。大量文献证实,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AF)的增殖、迁移、细胞表型转化为肌成纤维细胞(MF)、合成及分泌胶原等细胞外基质成分增加,是血管损伤后血管重塑的重要内容。实验室采用差异PCR发现,主动脉血管外膜细胞上有凝血酶受体的表达,但是它是否在细胞表型转化、血管重塑中发挥作用,以及直接凝血酶抑制剂和它的关系,则需进一步阐明。
目的:观察凝血酶受体家族在大鼠动脉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凝血酶对细胞增殖、表型改变及细胞外基质分泌的影响以及脉安肽的作用。
方法:体外培养大鼠胸主动脉外膜成纤维细胞。采用逆转录PCR方法观察凝血酶的蛋白酶可活化受体(PARs)在成纤维细胞的表达。采用3H-胸腺嘧啶掺入法,观察不同浓度的HLP对凝血酶刺激引起的培养大鼠胸主动脉外膜成纤维细胞DNA合成的影响。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杂交方法,观察不同浓度的HLP对凝血酶刺激引起的培养大鼠胸主动脉外膜成纤维细胞alpha-SM-actin及I型胶原的表达。
结果:PAR1、PAR2、PAR3、PAR4 mRNA均在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中表达。0.01、0.05、0.1、1、5uM的HLP,呈剂量依赖性地抑制了0.05U/ml的凝血酶刺激引起的培养大鼠胸主动脉外膜成纤维细胞胸腺嘧啶的摄取。0.05、0.1、0.5、1uM的HLP呈剂量依赖性地抑制了0.001U/ml的凝血酶刺激引起的培养大鼠胸主动脉外膜成纤维细胞I型胶原及alpha-SM-actin 的表达。
结论: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上存在凝血酶受体。HLP可以抑制凝血酶刺激引起的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的增殖、表型的转化及细胞外间质的形成。可能在其抗损伤后血管狭窄的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