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磷化工是云南省重要支柱产业之一,目前我国黄磷产量已达到80万吨/年。在黄磷生产过程中,伴随着大量含CO混合气体的产生,每生产1吨黄磷约产生2500~3000m3的尾气,其中CO的含量高达85%~95%。近年来,随着一碳(C1)化工技术的发展,完全有可能从CO出发合成各种有经济价值的有机化合物。但是,一方面黄磷尾气中的含有大量有机硫,如羰基硫(COS)、二硫化碳(CS2)等,这些均是对环境有害的气体,另一方面这些有机硫气体可导致羰基合成催化剂中毒,其中,黄磷尾气中的COS含量为700~1000mg/m3,CS2的含量为20~-80mg/m3,黄磷尾气用作一碳化工原料气必须去除其中的COS和CS2。目前,国内外尚未对黄磷尾气中COS和CS2的同时脱除进行较为系统和深入的研究。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根据黄磷尾气特征,采用催化水解法同时脱除COS和CS2。主要的研究内容包括微波煤质活性炭催化剂和微波椰壳活性炭的开发、微波椰壳活性炭的再生性能研究、COS和CS2同时催化水解动力学研究和改性微波活性炭同时脱除COS、C82的反应机理研究。具体的研究内容及研究结论如下:改性微波煤质活性炭(MCAC)催化剂的开发:以微波煤质活性炭为载体,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负载型催化剂,考察了一元活性组分种类及含量、焙烧条件、碱金属种类、碱含量;二元活性组分种类及含量;三元活性组分种类及含量等对COS和CS2同时催化水解活性的影响。在确定最佳制备条件和最佳活性组分配方的基础上,考察了不同工艺条件对同时催化水解反应的影响。研究表明,Fe2O3的质量分数为5.0%,n(Fe):n(Cu):n(Ni)为10:2:0.5,焙烧条件为300℃下焙烧3h,浸渍质量分数为13%的KOH溶液,所得催化剂的同时催化水解COS和CS2的性能最优。反应温度的升高有利于COS的催化水解,但是当温度超过50℃时,CS2的水解活性随温度的升高有所下降。过高的相对湿度(RH)和氧含量不利于催化水解反应的进行;当进口浓度比COS/CS2从40:1降低到3:1时,COS和CS2的同时催化水解活性会明显下降。改性微波椰壳活性炭(MCSAC)催化剂的开发:空白微波椰壳活性炭活性较空白微波煤质活性炭活性要高。对比了Fe-Cu-Ni/MCAC和Fe-Cu-Ni/MCSAC两种催化剂的活性,相同条件下,二者的工作硫容分别为38.54mgS/g和56.77mgS/g。考察了工艺条件对Fe-Cu-Ni/MCSAC催化剂水解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催化剂的工作硫容逐渐增加,但是当反应温度超过50℃时,催化剂的工作硫容增加幅度不明显;当相对湿度为32%时,催化剂的工作硫容最大,随着相对湿度的不断增大,催化剂的工作硫容随之下降,在17%~49%的相对湿度范围内,催化剂的硫容能够维持在60mgS/g左右;当氧含量为0%时,催化剂的工作硫容最大,随着氧含量的不断增大,催化剂的工作硫容随之下降;Fe-Cu-Ni/MCSAC催化剂在8000h-1-20000h-1空速范围内较为稳定;当COS/CS2进口浓度比为40:1时,催化剂的工作硫容最大,随着进口浓度比的不断减小,催化剂的工作硫容随之下降。考察了CO作为载气对Fe-Cu-Ni/MCSAC催化剂同时催化水解COS和CS2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Fe-Cu-Ni/MCSAC催化剂在CO气氛下的催化水解活性低于N2气氛下的活性,但是下降趋势并不明显。实验考察了不同硫化氢(H2S)浓度对Fe-Cu-Ni/MCSAC催化剂同时催化水解COS和CS2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H2S气体不利于催化水解反应的进行,且随着H2S浓度的增加,COS和CS2的脱除效率下降明显,但是当H2S的浓度较小时(70mg/m3),催化剂的催化水解活性下降趋势较小,说明低浓度的H2S对Fe-Cu-Ni/MCSAC催化剂的催化水解活性影响不大。实验对失活Fe-Cu-Ni/MCSAC催化剂的再生进行了研究,考察了再生方法、N2加热吹扫温度、KOH浓度和再生次数对催化剂活性恢复的影响。研究表明,“水洗+N2加热吹扫+浸碱(碱洗)”方法的再生效果是最佳的,其中N2加热吹扫条件为500℃下吹扫3h,浸渍质量分数为13%的KOH时再生效果最优。实验通过BET、XPS、XRD、TG-DTA等表征手段对这种再生过程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通过水洗失活催化剂可以将催化剂表面少量的硫酸盐和单质硫洗去,N2加热吹扫可以使部分硫酸盐和亚硫酸盐分解生成S02气体脱除,使催化剂表面恢复活性组分Fe203的形式,浸渍KOH溶液则为了提供水解反应所需的碱性基团,在这种再生方式下所得的催化剂的活性恢复最为明显。另外,随着再生次数的不断增加,催化剂的活性也逐渐下降,但其影响有限。由此可知,该再生方法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对COS和CS2同时催化水解反应动力学进行了计算和分析:首先,采用幂函数作为动力学等效模型分别对COS和CS2催化水解反应本征动力学进行了数据分析和拟合,分别得到了COS和CS2的水解反应动力学方程式:-rCOS=3.3×106exp(-23.44/RT)PCOS1.0535PH2O-0.0015和-rCS2=2.26×107exp(-29.797/RT)PCS20.9727PH2O-0.11在此基础上,通过二者之间的关系和对反应过程的推断,对同时催化水解动力学方程进行了推导和计算。提出了COS和CS2同时催化水解的反应动力学方程为:-rCOS=3.3×106exp(-23.44/RT)PCOS1.0535PH2O-0.0015和-rCS2=2.26×107exp(-29.797/RT)PCS20.9727PH2O-0.11与此同时,实验对实际测得的同时催化水解反应速率与上述推导出的动力学方程所算得的同时催化水解反应速率进行了对比验证。结果表明,随着COS和CS2的进口浓度比从40:1下降到1:1,实际反应速率与计算反应速率的相对误差随之增大。但是二者的误差一直保持在8%左右,误差并不是十分明显。所以,上述同时催化水解COS和CS2的反应动力学方程式是适用的。改性微波活性炭同时脱除COS和CS2反应机理的研究:根据催化剂活性评价、工艺条件影响实验、结合不同条件下催化剂的分析测试表征(例如:BET、SEM/EDS、XPS等)、再生分析结果,提出了改性微波活性炭同时脱除COS和CS2的反应机理:在改性微波活性炭上COS和CS2的同时脱除分为两步:一是COS和CS2的水解反应过程,二是水解产物H2S的氧化反应过程。COS和CS2会被不断地催化水解生成H2S(CS2催化水解的中间体含有COS,但其同样会被进一步水解为H2S),而H2S则会在有氧气引入的条件下被氧化最终形成硫酸盐。在无水(RH=0%)或者水含量较低(RH=49%)的条件下,CS2和H2O首先被吸附在催化剂表面,在碱性基团和活性组分的作用下发生催化水解反应,而大多数COS直接与吸附在催化剂上吸附态的H2O在碱性基团和活性组分的作用下反应,也有可能少量的COS吸附在催化剂表面,与吸附态的H2O在碱性基团和活性组分的作用下反应,但是其反应较CS2的水解要快。此时,吸附态的CS2与吸附态的H2O在催化剂表面的催化水解反应是整个反应的控制步骤。在水含量较高(RH=96%)的条件下,COS和H2O更容易先被吸附在催化剂表面,然后发生水解反应,而CS2则没有或者较少被吸附在催化剂表面,直接与吸附在催化剂上吸附态的H2O发生水解反应。在有氧条件下,水解产物H2S被氧化的大致过程可以归纳为:H2S→单质硫/RSOR→RS02R→RS020R→SO42-/硫酸盐。与此同时,随着反应的进行,硫沉积现象明显,催化剂表面的硫酸盐占据了催化剂大量的活性位,破坏了催化剂表面的碱性基团,同时由于活性组分的不断减少,最终导致了催化剂的失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