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选取两条主要入滇河道(大清河、海河),在前期调查的基础上,结合滇池入湖河道污染实际和河道氮磷污染研究现状,在大清河和海河不同河段选择7个监测断面,对河道氮磷污染物进行了为期2年的、每月1次的定点动态监测,研究氮磷污染物的时空变化规律。同时研究了每年前三场中、强降雨过程(10mm)对氮磷污染物产生和水环境的影响。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大清河、海河氮磷污染物浓度呈现显著的年变化。2006-2007年度、2007-2008年度大清河总氮浓度分别在11.20-45.54mg/L,5.24-45.00 mg/L之间变化;铵态氮浓度6.15-40.70 mg/L,0.56-37.8 mg/L之间变化;硝态氮浓度0.03-0.82 mg/L,0.02-2.58 mg/L之间变化;总磷浓度0.41-4.20 mg/L,0.20-5.70 mg/L之间变化;可溶性磷浓度0.05-3.20 mg/L,0.04-4.20 mg/L之间变化。2006-2007年度、2007-2008年度海河总氮浓度11.1-60.1 mg/L,7.1-96.2 mg/L之间变化;铵态氮浓度0.1-49.2 mg/L,4.3-82.7 mg/L之间变化;硝态氮浓度0-1.2 mg/L之间变化;总磷浓度0.8-10,0.6-17 mg/L之间变化;可溶性磷浓度0-7.1,0.3-15.5 mg/L之间变化。铵态氮是总氮的主要组成部分,可溶性磷是总磷的主要组成部分。(2)大清河、海河氮磷污染物浓度变化呈现显著的年际间和季节间差异。大清河的总氮、铵态氮及海河硝态氮浓度变化都表现出2006-2007年度高于2007-2008年度;大清河、海河的总磷、可溶性磷及大清河硝态氮浓度变化表现出2006-2007年度低于2007-2008年度。大清河2006-2007年度的总氮、铵态氮,2007-2008年度硝态氮,2007-2008年度的总磷、可溶性磷及海河的总氮、铵态氮、总磷、可溶性磷浓度都表现出枯水期大于丰水期的变化趋势;总氮、铵态氮,2006-2007硝态氮,2006-2007总磷、可溶性磷浓度都表现出枯水期小于丰水期的变化趋势。(3)大清河、海河氮磷污染物呈现显著的空间差异。总体上,海河氮磷污染物浓度高于大清河。大清河总氮、铵态氮、总磷、可溶性磷及海河总氮、硝态氮都表现出监测流域上端污染物浓度高于下端,入湖口处浓度最低,且从上到下有逐渐降低的趋势。大清河硝态氮浓度变化与之相反。海河铵态氮、总磷、可溶性磷表现出在入湖口处浓度最低,但没有逐渐下降的趋势。(4)强降雨过程(>10mm)对总氮、铵态氮、硝态氮、总磷有稀释作用。(5)强降雨场次明显影响大清河、海河氮磷污染物浓度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