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利用生物能量信息医学诊断仪(Nonlinear Analysis System, NLS)探讨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之间的相对特异性,并藉此观察针刺后不同时段对全身各器官能量变化的影响。方法:根据纳入标准,选取具有慢性消化道症状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足三里组、上巨虚组、下巨虚组、对照组各30例,在针刺前、起针后10分钟、1小时和24小时分别进行NLS探测,而对照组不予针刺,在同样的时间段一样要完成四次探测。结果:通过NLS探测发现,针刺后对诸多器官的能量变化有影响,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①针刺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后均可引起胃和小肠的能量升高,其中足三里和下巨虚对小肠的影响只局限在起针后的某一时间段,而上巨虚在两个时间段均对小肠有影响,且上巨虚对大肠、直肠的作用亦较其它二穴明显。②除了胃、大肠、小肠之外,此三穴影响的范围亦涉及消化道其它器官以及呼吸、循环、泌尿、生殖、内分泌、免疫、神经等各大系统的器官组织,其中足三里和上巨虚影响的器官较下巨虚广泛,起效时间也较早、持续时间较长。③针刺此三穴后,大多数器官的能量于起针后10分钟开始出现变化,1小时达到变化高峰,其中足三里组和上巨虚组在起针后24小时仍能维持在原基准线以上,但下巨虚组影响的器官能量变化则大多在24小时以前就已回落至原基准线,而对照组的器官能量则大多低于原基准线或是在原基准线附近小幅度波动。结论:①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均对胃和小肠的能量有影响,而上巨虚除了对大肠、直肠有较强的作用外,其对小肠的影响亦优于下巨虚,此结果与古代论述的下合穴理论不完全吻合。②通过NLS的观察,不但为古代经典对此三穴主治病症的论述提供现代有力的依据,更提示了此三穴的主治范围均较古代经典论述广泛,可用以指导现代临床。③通过NLS还初步发现了针刺后24小时内不同器官的能量变化大致规律,其针刺的效应多在起针后1小时达到起效的高峰。